在中国的考古界,一直流传着一种"十墓九空"的说法,意思是古代的地下墓葬经常被盗墓贼光顾,导致大部分的墓穴都成为了空冢。于是有人说:生前再尊贵的王侯将相,死后也躲不过盗墓贼的一把小小洛阳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墓的天敌——盗墓贼

不过,在我国古代却有一种特殊的墓葬,即便是技术再高超的盗墓贼也不敢去碰,甚至还有很多的盗墓贼丧命其中。这种墓葬的名字,叫做积石积沙墓

那么何为积石积沙墓呢?它与传统的墓葬又有什么区别呢?

传统的贵族墓葬,一般是在地面之下挖掘一个矩形的坑,在坑中存放墓主人的棺椁和随葬品,这就称为椁室。椁室上面用盖板封起,然后用夯土掩埋,这样就在地下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

但是,这种形式的墓葬防盗性能并不高,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可以通过土层的质地精准地辨别出椁室的位置,再挖一个小小的盗洞,就能够直达椁室中心,将墓葬中的随葬珍宝洗劫一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墓葬的椁室

中国人最讲究"视死如生",最看重的就是入土为安。如果花了大量的心血建造的墓葬很容易地就被盗墓贼盗掘,这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古代人在传统墓葬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处理,设计出了防盗性能极佳的积石积沙墓。

所谓积石积沙墓,就是在椁室两侧和邻近墓道处填满大量的细密的流沙,流沙的顶部混入一些巨大的碎石,然后再填上普通土壤夯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石积沙墓的立体结构

可能有人会说,原来积石积沙墓就是在墓坑里填一些沙子而已啊,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嘛。

其实,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沙子,就是积石积沙墓中最强的防盗机关。

此话怎讲呢?

自古以来,盗墓贼进入墓葬的手段只有一个,就是靠挖掘盗洞。如果能够防住盗洞,就可以将盗墓贼彻底的拒于墓葬之外,而这些沙子恰恰就是盗洞的克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盗墓贼挖掘的盗洞

假如一个盗墓贼想要盗掘一个积石积沙墓,当他的盗洞挖到一半的时候,顶上的流沙受重力原因,就会开始慢慢向下流动。由于流沙是有很强的流动性的,底部一点点的空隙就会引起上层的大规模塌陷。流沙就像塌方一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盗洞填满。如果盗墓贼这时候无法及时撤身,甚至会被轰然塌下的流沙彻底掩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流沙塌陷,盗墓高手们也不是毫无办法。他们想出了搭建木头挡板的方法,用挡板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扛住流沙的下沉,避免盗洞塌陷被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盗墓贼发明的盗洞支撑挡板

不过,在积石积沙墓面前,这些尝试都是徒劳。就算有盗墓贼利用这种方法侥幸的躲过了盗洞的塌陷,进入了椁室旁边,但当他们拆掉椁室两侧的墙砖的时候,沙子就会迅速流进椁室中央的开阔空间。由于沙子以极快的速度下沉,架在沙子上面的沉重的碎石就会发挥作用,以很快的速度砸向椁室的顶部,从而将盗墓贼压在其中。

可见,就算再厉害的盗墓贼,遇到积石积沙墓,也很难如愿以偿的获得墓中珍宝,甚至会丢掉小命,被永久的吞噬于流沙陷阱之中,成为墓主人的殉葬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沙陷阱

积石积沙墓的原理看起来似乎很神奇,那么到底是否有应用的案例呢?

2004年4月,人们在河南省上蔡县郭庄附近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楚国的墓葬。当考古学家来到这座墓葬旁边时,发现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一共17个盗洞。这些盗洞有的是现代的,有的是古代的,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一个墓葬周围有如此多的盗洞,说明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有很多的盗墓贼来到过这里,并且很可能已经将这个古墓盗掘一空。看到这么多的盗洞,考古学者们有些失望,不过,当他们将这座古墓打开后,竟然惊奇的发现墓中的棺椁完好无损,而里面大量的精美文物一件也没有被盗,全部安静的沉睡在一缕缕的细沙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庄楚墓中被流沙掩埋的精美玉器

这座古墓正是一座典型的积石积沙墓。我们可以想象,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曾经有17伙盗墓贼光顾过这个古墓,但面对塌陷的流沙陷阱,他们全部都无功而返。

除了郭庄楚墓之外,我国还曾发现多座积石积沙墓,例如河南辉县的魏王墓、西汉王莽岳父的甲字型墓等等。与其他类型的墓葬相比,积石积沙墓被盗掘的概率大大降低。

一缕流动的细沙,竟成了盗墓贼的天敌,创造出了古代墓葬的最强防盗技术,我们不得不叹服古代中国人的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