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委编办持续深化乡镇中心校体制改革工作,按照“名称变、管理范围不变,人员身份变、职责不变,办公地点变、职责不变”的三变三不变原则,加快完善乡镇中心校管理体制,破解乡镇小学“师资分配不均、机构人员冗余”等问题,打通基层治理教育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

坚持优化学校管理,破解中心校“作用发挥不够、人浮于事”问题。该县严格实行扁平化管理,压缩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能,以“科学合理、精简效能”为目的,重新核定了各中心小学的领导职数,班子成员按中心小学及教学点教职工编制总数不高于5%的比例来确定,每所学校除了必要的后勤、财务、办公室等数名行政管理人员以外,其余全部返回一线任教,富余出来的教育教学人员,由中心小学制定相关办法,安排到其他小学进行走教。人员下沉到一线后,行政人员得以精简,办事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有效解决了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的问题。

坚持资源统筹推动,破解了农村学校“生源持续减少、资源浪费”的问题。该县统筹考虑、合理调配,在各乡镇挑选1—3所规模较大、条件较好、质量较高的学校,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由中心小学负责管理。县委编办、教体局、人社局、财政局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全力保障学生寄宿需求。累计撤销教学点40个,筹建寄宿制学校32所,依托现有的闲置校舍,建设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从“吃住行”上全方位保障,留住了学生心,使家长更安心,也避免因农村生源较少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

坚持科学配比调优,破解教育“城乡差距大、师资良莠不齐”的问题。该县充分发挥机构编制“总阀门”作用,按照班师比、师生比,合理调配各乡镇师资力量,核减部分学校因生源减少等原因出现的空余编制,调剂到生源多、师资薄弱的学校,协调人社、教体等部门,选调选聘一批教师到乡村任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县原中心校246名管理人员,全部返回一线任教,为基层教育补充了一批优秀师资力量,解决区域、学校、学段之间结构性缺员的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23年大名县小学学业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52.5%。(谷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