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国地方志办公室公布第八批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名单,《伊通年鉴(2023)》成功入选。

抓住全国、全省实施年鉴精品工程机遇,《伊通年鉴(2023)》深化资料辑录、优化篇目结构、突出人文特色、严守体例规范,年鉴编纂质量不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年初,伊通满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通过约稿、函询等多种方式,向全县县乡两级各有关部门、有关驻伊单位、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120余家供稿单位征集资料信息,对新业态、新领域的年度信息进行拓展收录和深入记述。经统计,全书采用表格53个,照片、示意图等166幅,着力以简明的形式反映更丰富的内容,扩展全书信息容量。在原有资料基础上,《伊通年鉴(2023)》收录了《伊通满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纪实》《肉牛产业健康发展伊通模式示范引领实践报告》等专记文章,同时,加大城市建设、房地产、教育、卫生、环境等领域信息呈现力度,使年鉴真正成为“资政辅治之参考”“堪存堪鉴之记述”。

在框架设计上,《伊通年鉴(2023)》突出地域特色、年度特色,不断求“新”求“变”,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全面创新。根据“四个伊通”发展目标设计“活力伊通”“文化伊通”“幸福伊通”“生态伊通”4个板块,精选66幅图片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伊通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就。围绕伊通发展思路,紧扣紧围绕伊通“12131415”实施战略,科学搭建框架,创新类目设计,明确资料收集方向和重点,类目从上卷的29个增加到31个。增设“乡村振兴”类目,记述伊通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方面取得的新成绩,增加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内容,详述农村发展的点滴变化。围绕“粮食生产这一头等大事”,增设“黑土地保护”“种业”等分目。挖掘记录特色旅游资源、旅游业态等内容,突出伊通生态原始、红色记忆等旅游特色。记述伊通发挥生态优势,擦亮满族文化金字招牌,以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长春最美卫星城为突破口,多措并举构建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成果。同时,对商贸服务业、夜经济、跨境电子商务、消费券促销、人力资源服务、物流业、科技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兴业态的发展状况予以充分记述。

立足伊通作为满族自治县的民族特色,《伊通年鉴(2023)》把握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的优势,记述伊通发展建设的特色特点,建立、提升伊通区别于其他县域的辨识度。在“县情概览”类目中,增设“满族民俗文化”“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土特产品”等分目,通过地域文化形成、伊通方言、节庆习俗、饮食习俗等条目的描述,较为完整、系统地阐释伊通地域文化起源和变迁,展示独特的满族民俗风情。突破原有框架结构,创造性地以“伊通烧鸽子”为题设立分目,记述伊通餐饮业名特产品烧鸽子在伊通400余年的发展历史、精巧独特的烹制工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品牌文化,展现了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此外,《伊通年鉴(2023)》在编纂过程中注重对记述内容和数据的核实,确保入鉴资料客观、真实、准确。通过落实“三审六校两通读”制度,确保全书文字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加强对语言表述、标点符号、计量单位、全称简称、名词括注、图表应用等方面的规范建设。注重横向对比内容的规范统一,如:“乡镇 街道”类目下的5个分目,均设置“经济发展”“乡村建设”“民生保障”等5个常规性条目,整齐划一,便于比对;精简文字,删除评论性语句,修改工作总结痕迹较重的内容,确保以简洁精练的文字传达丰富有效的信息。

据悉,《伊通年鉴》创刊于2012年,是由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伊通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县级地方综合年鉴,已连续出版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