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收缩期这个概念,可以包括多重含义。

第一,经济增长在低位徘徊;第二,面临的问题,可能不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第三,经济的活跃程度降低:第四,社会预期变差,表现为信心不足;第五,最麻烦的问题是存在一种下降螺旋的压力。

经济和市场本身都是存在扩张和收缩周期。3月21日,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在2024中国CGO增长峰会上以《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走势分析》为主题,向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经济反弹不如预期?目前的状况会持续多长时间?为什么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有的收效甚微?对于当前的经济情况,人们用不同的说法加以概括。孙立平将其称之为经济收缩期

为什么经济反弹不如预期?

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经济也好,股市也好,都是一个轮回,就像人的心脏一样,一张,血脉喷张,一收缩,重归平静。

孙立平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收缩期,出现一些新问题,不止表现在经济上,还表现在社会氛围、社会心理上,所以企业要有收缩型思维。

收缩期这个概念,可以包括多重含义。第一,经济增长在低位徘徊;第二,面临的问题,可能不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第三,经济的活跃程度降低:第四,社会预期变差,表现为信心不足;第五,最麻烦的问题是存在一种下降螺旋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反弹不如预期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一个传导过程。

疫情爆发初期,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各国采取了封锁措施,导致企业停工、交通受限、消费者减少外出消费等。这些措施直接影响了经济活动,尤其是服务业和制造业。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活动逐渐恢复,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需要时间重新调整生产计划、招聘员工、重建供应链等。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需要时间恢复,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受到收入影响的情况下。因此,经济反弹的过程可能会比预期缓慢。

2.经济发展本身的阶段与周期因素也会影响经济反弹的速度。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有的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有的则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在快速增长期的国家,经济反弹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因为这些国家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和市场需求。而在成熟或衰退期的国家,经济反弹可能会受到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制约。此外,经济周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意愿、消费者的购买力等都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经济反弹的速度。

3.宏观政策与内外的结构性因素也可能导致经济反弹不如预期。

在疫情期间,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如降息、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可能因国家的经济结构、政策执行力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此外,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地缘政治风险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经济反弹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如劳动力市场的僵化、产能过剩、债务水平高等,也可能制约经济反弹的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收缩期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低位徘徊,活跃度降低,甚至可能导致经济的萧条、衰退、危机等现象。经济收缩可能导致财富大幅缩水,特别是富人和中产阶层的消失,社会预期也会发生变化,人们信心不足。

这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社会氛围和心理的变化。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展现了80年代中国社会的欣欣向荣,但人们对其的感受却有所变化。经济收缩期可能会出现下降的螺旋,这对企业的朋友有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看待当前的经济状况,并定位当前的位置和阶段。

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反弹,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目前的状况会持续多长时间?

从短缺到过剩。

中国经济已经从短缺转变到过剩,当前中国的产能是为世界市场准备的,中国大规模集中消费的时代已经结束,超前、过度、透支的消费是不正常的,现在的消费才是正常的,所以要形成一种在正常消费基础上的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如果专心致志发展,从落后的状态开始腾飞,达到一个相对发达的水平,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来说,大约30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继续前进就会面临挑战,因为此时后发优势已经耗尽。

1997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自1997年下半年起,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出口明显下降,国内95%的工业品供应过剩。外向型企业陷入困境,大量农民工失业。同时,全国1.6万户国有工业企业中有39%处于亏损状态。这导致国有银行的隐形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这表明,过剩问题取代了匮乏和短缺,成为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人认为,企业现在不贷款、不投资的原因是企业家信心不足。我承认信心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然而,即使信心问题得到解决,企业又该投资于什么领域呢?现实情况是,住房市场供应过剩,汽车市场供应过剩,家用电器市场供应过剩,生活用品市场供应过剩。放眼各个行业,供不应求的行业又有几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面对这样的挑战时,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一方面,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国内市场的开发,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此外,还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

还有人说,为什么居民消费不踊跃,是因为消费者的信心和预期问题。这话我也同意,但我还是要说,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超前、过度、透支的消费之后,一部分人的消费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另一部分人因预期问题不敢消费,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无力消费。技术创新要能够将人类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必须能够引发大规模的商业革命、消费革命。

面对过剩问题,中国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什么政策收效甚微

2024年要进行结构性改革,要转变发展方式,变革举国体制下的新二元结构。

面对经济收缩期,最重要的是三件事:第一,保增长,使经济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第二,化风险,特别是房地产和地方债方面;第三,促转型,即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为迎接下一个增长阶段做好准备。

从长远来看,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实现从投资主导型发展模式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模式的转变。在全面过剩的背景下,投资主导型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实现发展模式的一次重要转变,即从投资主导型模式向消费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正如克鲁格曼所说,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以不断增长的消费替代不可持续的投资。

问题是,如何使潜力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历了几乎全面的物资短缺,供应链条存在显著的瓶颈。在那样的背景下,提高供给量无疑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因此,形成了以投资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然而,进入当今这个供应过剩的时期,发展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曾经的投资主导型增长方式已达到其极限,而消费的角色变得日益重要,成为影响经济的关键制约因素。

如果我们能早些转变思路,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减少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增加对民生和产业升级的投入,今天的局面或许会更为主动。但实际情况是,当时对增长速度的追求过于迫切,导致资金过度投入到了投资领域。这引发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债务水平激增,二是社会消费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当前的挑战在于,需要用持续增长的消费来取代不可持续的投资驱动模式。

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方式,关键是增强社会整体消费能力。这里主要是三个问题。第一,在资源配置上,要解决新二元结构的问题,使经济发展能惠及整个社会。第二,在宏观分配上,要解决财富在政府和居民间分配的问题,藏富于民,建立一个殷实型的社会。第三,在微观分配上,要缩小贫富差距,加强社会保障。

从更深的层次说,是如何延续我们过去发展的红利。这里也有三个问题。第一,三驾马车全部熄火;第二,三大红利已经耗尽;第三,最可怕的不是陷入经济周期,而是一个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在经济收缩期,政府应采取保增长、化风险的策略,以遏制经济下跌趋势。同时,应避免过度扩张,以避免风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地方债和房地产是主要风险,政府应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发展出路。然而,政府应避免过度追求新的发展,而应注重新的生产力提升。

▌撰写:刘照龙、责编: 王钰祺 、排版:孙艳娜、主编:杨猛

▌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关于版权:文章及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品牌官方,如有侵权,请联系啸啸删除。

▌商务合作、加入社群、 内容共创、转载开白,请联系啸啸助手(微信huxiaozhusho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