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这一行后,要时常在心里默念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认知不同,观念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异。那些大众的、孤僻的、随波逐流的玩家群体,组成了各自不同的喜好圈子。

事无绝对人无完人,一枚罕见钱币的诞生,往往面临着常规群体的不认可,怎样去验证它?那就是坚守自己的信念。但这又会产生一个矛盾点,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话,往往会沦为别人眼中的国宝帮,而只有不断加深学识,用莫大的勇气去尝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和重宝背四出星月花钱

由浅入深的来举几个例子,告诉你想验证一枚罕见钱币的真假,会遇到哪些困难。

像上图这枚元代铸泰和重宝背四出星月花钱,来源于一位贴吧泉友,刚拿出来交流时,大多数看客的第一反应就是假!原因无非是:字口软,锈色不入骨,字体看着不太正常,和官铸差距较大,还有人说元代怎么会铸金代的钱币?

泉友解决的方法比较简单,直接去评级成功入了某夏的盒子,证明这枚罕见花钱是真品,为元代民间铸造花钱,有差异实属正常。

其实这不怪网友“没见识”,因为大部分人碰到自己很少见到的品种,都会秉承着谨慎的态度去看待,而且网络图片和实物终归会有差距,造成误判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 士兵图棋钱

第二个例子,同样是一位贴吧泉友在民间发现的罕见钱币。这枚钱币上面有个手拿武器的士兵图案,恐怕大多数人见都没见过,怎样去验证它的真假呢?

难度不是特别高,资料好找,《中国花钱》里就介绍过宋代棋钱,为古代钱形的象棋子,大多都是“车马炮相士”之类的文字和人物图案。问题是上图这枚图案泉谱里找不到,也就是“出谱币”,造型很像罗马士兵,但它也成功入了某粹的盒子。

在自身锈色包浆过关的情况下,也不会遇到太多阻碍,本来就是棋钱一个系列的,造型虽然有点差异,但中国地大物博,出现书中没有的钱币实属正常。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宋代士兵棋钱,毋庸置疑的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正通宝

这第三个例子,难度就非常高了。园地一位泉友发现了一枚罕见“宝正通宝”古钱,宝正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用过的一个年号,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以及《资治通鉴》均有记录。而吴越国在杭州曾置有钱监,承唐制,历史上铸造过钱币这是事实。

史书记载过宝正年间铸钱,但文献并不见“宝正通宝”的纪录,更没有明确的现代考古记录来证明。所谓孤证不立,但这枚宝正通宝却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孤品,清道光14年(1834)盛大士撰《泉史》中,就说过此钱精整绝伦实非赝作。民国赵汝珍编述的《古玩指南》中,还将此钱和咸通玄宝、通行泉货、天德通宝等名珍划为一个档次,定价200大洋。

然而虽泉谱有载,但原品或已流失,无法对比实物证据,泉友发现的这枚宝正通宝就是现实意义上的孤品很多泉友的意见是,这枚钱币虽一眼大开门,但很可能并非五代钱币,而是安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国通宝与宝正通宝对比

中国文物报也记载过湖南博物馆发现的一枚宝正通宝,但造型迥异,拓图明显没有五代钱的风格,和泉友发现的这枚大不相同。

经常大量的查阅资料,以及其他泉友的鼎力相助,这枚宝正通宝的真相逐渐清晰,无论是工艺、书法、文字精神、正反面外轮内穿等细节,都和五代同时期的钱币完全符合。

这是用两年多时间,查阅了无数的历史资料和文博档案,将现实存在的文献细节一点点拼凑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才让其他泉友心服口服。目前已经有很多人认同这枚孤品民间大珍的真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博馆藏 至宁元宝与崇庆元宝

这又让我想起另两枚大珍的传奇经历。清代后期,王懿荣之父王祖源得到一枚金代钱币“至宁元宝折三”,为首次发现,当时泉界一致认为此钱与崇宁钱很像,十有八九是崇宁改刻,因此不让入泉谱,此钱沉寂了半个世纪。

到了民国五年(1916年),又出现了另一枚罕见金代钱币“崇庆元宝折五篆书”,制作精整,文字秀美,也是仿崇宁钱制,京沪多位名家觉得匠气浓厚,断为赝品。

后来,泉界名家郑家相以300金购得“崇庆元宝”,张炯伯重金购得“至宁元宝”,虽备受质疑,但这两位名家却坚持认为此乃真品。再后来,泉坛大藏家方药雨认为这枚钱币一真一篆,书体不同,但铜质、风格、气质完全相同,绝对都是金代卫绍王完颜永济所铸,便花千金买下,其后捐给了国家博物馆,这才有了国博如今珍藏的两枚金代大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宋通宝九叠篆

当出现一枚极为罕见的钱币时,文博专家不敢认,评级师不敢认,广大普通泉友更不敢认,因为没见过的东西冒然断为真品,打脸的概率非常高。能力再强也有知识盲点,这时候谁的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这样显露出来了,在网上你会到处看到那些自称“有宝贝”的泉友,但很多人拿不出干货,没有完整的证据链,靠胡编乱造甚至篡改历史试图洗白,这样只会显得自己很无知。但另一部分泉友就能靠着极强的信息收集能力,以及强大的信念去找到支撑自己观念的证据。

民间真的有宝,但前提是自己也要有发现和发挥宝物价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