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养老金双轨制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而今年10月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实现最终并轨,这对我们的退休金会有什么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老金并轨影响谁的养老金?

养老金双轨制下,我国的养老金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机关事业单位,二是企业职工养老,也就是大家俗称的体制内和体制外。一直以来,企业职工需要自己缴纳养老金,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单独自己缴纳养老金,但是退休后体制内的工作人员退休金明显高于企业职工。目前,企业职工的养老替代率是40%多,而体制内的养老金替代率则在80%-90%。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文件,正式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让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一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轨对体制内的工作人员退休待遇带来很大改变。2014年10月前退休的“老人”,完全不受影响,待遇照旧。改革前(2014年10月)参加工作,改革后陆续退休的工作人员按照“保低限高”的政策享受养老金待遇。而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则和企业职工一样,自己缴纳养老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对于退休早的体制内工作人员而言,养老金并轨不会影响退休金。从实践上看,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陆续退休的工作人员因为“保低限高”的政策,大部分退休待遇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退休待遇才是受影响最大的。

养老金并轨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现养老制度一体化,三类人员完全根据缴费年限、缴费比例的多寡,来计算最终应得的待遇,并由统一基金同时为三类人员发放养老金。

并轨后体制内外人员的养老金一致了吗?

养老金并轨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那么以后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养老金会和企业职工一样多吗?

很难。养老金并轨后预计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人群和企业职工单位退休后的养老金差距逐步拉近到只有10%至20%。但是实际上,两者的差距可能会更大。

我国养老金制度由三大支柱组成。第一支柱是国家责任的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强制性,旨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第二支柱是企业雇主发起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定位是“补充养老”及“雇员福利”;第三支柱是个人或家庭自主自愿安排参与的养老储蓄计划,主要是商业养老保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本养老保险是根据缴费年限、缴费比例的多寡决定退休金数额。很多企业的养老金都是按照最低标准来缴纳,而体制内工作人员是按照实际工资足额缴纳,缴费基准不同,决定了最终领取养老金的差距。

在第二支柱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属于强制性,2019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覆盖率已经高达82%。而不具备强制性的企业年金覆盖率还不到10%,且主要集中于国企和央企,与绝大多数普通私企职工无缘。

综合来看,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养老金虽然有所降低,但还是比企业职工多。

不过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人员,都要面对个人养老金缺口持续扩大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少子化的现实,据社科院预测,到2035年,我们的养老金累计结余将全部耗尽。

个人养老金缺口持续扩大、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持续走低,个人自筹养老金已经决定大部分人的老年生活保障水平。想要退休生活不会出现大的降低,必须按照自己这一代的生命周期,提前开启一份科学、合理的养老投资规划。

第一,做好健康保障基础。想实现自由自在地养老,就要先关注健康风险。中产和破产、小康和贫穷之间,只差一场病。为了更无“后顾之忧”,除了做好定期体检外,医保、惠民保、百万医疗、重疾险、长护险等健康方面的保障都要准备好。

第二,尽早尽多实现“本金”的积累。“退休储蓄黄金法则”就提出,越早为养老目标储蓄,每年储蓄的金额也就越少,因为合理投资和复利有利于养老目标的积累。

第三,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争取资产的长期增值。所有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养老投资规划也要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准备。目前市场上针对年轻人的养老险主要有: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两全险、万能型保险、投资连结险等。越早投保,所积累的保险金额就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