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共两党各自主导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能取得一定的胜绩,其中就包括平型关大捷。

就在全民族抗日热情持续高涨的时候,此时的蒋介石,却将他罪恶的手再次伸向了共产党人的背后。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终于在项英的指示下开始向北转移,两天后在泾县遭遇国民党的埋伏偷袭,新四军死伤惨重,这就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皖南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在此之前,毛主席已多次警告催促,但时任新四军副军长的项英优柔寡断,深受王明“右”倾主义的影响,屡次错失转移良机,最终酿成惨案。

然而,这并不是项英第一次无视中央下达的指示,早在1939年,他就无视毛主席的回电,执意枪决一名新四军名将,此事让毛主席大发雷霆,直到70年代仍耿耿于怀。

请示委座,错杀名将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日军在第一阶段与国军正面硬刚中损失惨重,开始将枪口对准了由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同时对国民党则采取政治诱降的阴谋,目的是为了破坏国共合作,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同年,毛主席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自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毛主席便时刻提防着蒋介石,提出此战略部署一是看到新四军所处位置不利,一旦蒋介石再动杀心,很容易落入国军的包围圈中,二是为了抗战胜利后,能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2月,周恩来在皖南视察期间,帮助新四军制定“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

时任新四军军长的,正是当年参加南昌起义的叶挺,但当时的叶挺还不是共产党员,而副军长项英在新四军成立之前,就长期领导红军游击队进行抗战,又是一名老党员,所以他才是当时新四军的核心人物。

1939年6月,延安指挥部收到一封来自新四军的电报,内容是项英以高敬亭违抗军令为由,向党中央请示将其处决。毛主席看完电报后直言“这么做简直是胡闹”,随即回电表示先将其押送至延安进行批评教育,不可处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电报员抄送回电后不久,项英称其已获委座蒋介石批准,并已于6月24日枪决高敬亭。请示蒋介石只是为了流程规范化,但最终的处罚应该以共产党的指示为准,项英此举无异于先斩后奏,这也让毛主席气得直发抖。

革命将领,罪不至死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湖北汉口成立,下辖4个支队,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支队非第四支队莫属,而时任第四支队司令员的正是高敬亭。

出生于河南的高志员,在决定参军入伍后改名高敬亭,1929年正式成为共产党员,凭借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以及在群众中较高的名誉,他很快就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核心班子成员。

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为了掩护主力军队转移,高敬亭担任重建后的25军75师政委,留守原地并继续进行土地革命,与敌人展开游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11月,由于军情紧迫,党中央的战略转移指示没能下达给高敬亭,于是他只好再次留守根据地,率领28军在大别山地区不断挫败国民党的进攻。

高敬亭在大别山独自作战的三年里,与中央完全断绝联系,军队的决策全由他来决定,若不是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大别山根据地恐怕早被敌军占领。但这也让他产生一些比较偏颇的想法,他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听不得半点批评。

之后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但高敬亭凭借此前取得的战功,骄傲自大,多次与党中央下派的领导起冲突,甚至消极对待中央下达的东进军令,这也让项英对他心生嫌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好景不长,1939年5月,高敬亭亲手培养起来的杨克志和曹玉福率兵叛逃,这让高敬亭背上了“治军无方”的罪名。最终没等到毛主席“刀下留人”指示的高敬亭,被执行枪决,一代功勋名将就此陨落。

一封长信,替父伸冤

高敬亭被枪决一事,也成了毛主席心中难以释怀的一件心事,在中共七大召开时,毛主席为此特地询问新四军代表周骏鸣“那个高敬亭,不杀可不可以?”周骏鸣回答道“应该可以”。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收到一封长信,写信人是一名安徽105医院的军医,此人正是高敬亭的女儿高凤英,她从其他长辈那知晓父亲的往事后,决定给毛主席写信。

尽管当时毛主席已经身受疾病困扰,但他在看完信件之后,亲自下达指示,要重审36年前有关高敬亭的案子,并且要求加紧办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4月27日,经过相关部门的核查,高敬亭被杀一事确实存在偏差,最终在正式下发的通知中,为高敬亭平反,并将其追认为烈士,压在高凤英心头的石头也终于落地。

客观上来说,高敬亭的一生有功有过,但这位卓越的将领,却因为一次错误的决定而过早地离开了这片他为之战斗的土地。

对高敬亭的错杀对于当时的革命和后世都是一次重大的损失。如果在后期的抗战中有高敬亭的领导作战,势必有助于抗战进程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