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东西方教育在专才和通才培养上存在差别。在中国,专才和通才从接受教育的起点就是合流的,中考、高考不断淘汰跟不上进度的;而在西方,专才和通才培养则是分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美国是12年义务教育,简称K12,也就是从1年级到12年级,属于基础教育,等同于我们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初中和高中),着重于通才培养。

然后通过分流以后的高等教育,才着重针对其中优秀者进行专才培养。

事实上西方大学的理工科,在难度和强度上要大于绝大多数国内985、211大学。国内大学生的课程压力,很多是来自于授课水平和课程设计的落后。

我不说美国,就说说“老大哥”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理工科教材,有空去看看,就明显比我们的要难一档。反过来想想,如果学生都很笨,教材却搞这么难,人家该怎么教啊?这很明显就是专才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大学的授课则更加注重“该怎么教”,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能把难理解的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当然,这样的教师,国内也有,但不多,很多就是按照授课计划完成任务。

如果你在中九以上的985和两财一贸以上的211读过书,再去美国州立旗舰以上的大学或北美大学联盟(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缩写AAU)旗下的大学读书。那将是对东西方高等教育最为直接的体验。

能明显体会到:中国大学教的数理化,在难度和强度上不能秒杀西方大学。

我们高中阶段为了高考选拔,是偏向于教得难、考得难。但到了大学阶段,这种优势就不存在了,人家确实更善于化繁为简,在大学阶段,将更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正因为这个原因,在人家的体系内容易出拔尖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来说,国内与西方差距较小的是工科,在某些领域已在伯仲之间,理科还是看人家车尾灯水平。

至于文科,国内实际上已被禁锢住了。某些人眼里,文科等于中小学版的语文、历史、地理、政治,再往上升级成大学版的语文、历史、地理、政治。

事实上,社科人文的发展,决定了一个民族思想的深度和宽度,定义了科技发展的高度。而科技的不断进步,反过来又推动社科人文的发展,两者之间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十九、二十世纪的德国哲学大师和理论物理巨人星光璀璨交相辉映,就是这个道理。

需要相辅相成的领域,如果被设计成互相脱节的,那么读大学的旋律不会那么美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

中国的蓝领其实要比外国的蓝领来得聪明,为啥?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教学质量是很OK的,教得难、考得难,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不说别的,大多数中国人都擅长心算。

这是我们兴办制造业的基础,因为有聪明勤劳的产业工人。

但在高回报的高科技领域,我们总以模仿和克隆为主,为啥,我们工科还可以啊,有人才干模仿和克隆。因为成体系的落后,模仿和克隆不了的,就只有被卡脖子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招。

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领域的顶尖人才,以及起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的顶尖人才几乎都是西方的。这其实就是我们的高等教育没家长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