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迎来新一轮调整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政策,2024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将较有所上调

。这一举措旨在应对通胀,维护社保基金的支付能力。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广大职工将面临更重的社保缴费负担。

尽管如此,社保费用的增加并非社会关注的重点。更加令人揪心的,是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的人们,在社保个人账户的累积和未来领取待遇上,存在着天壤之别的悬殊差距。

个人账户大分化

我国现行的社保制度设计,采取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

其中个人账户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个人所缴纳的费用,在账户上累计一定金额,未来可作为养老金的一部分发放

然而,由于我国人均工资收入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个人账户在不同群体之间早已出现"金字塔"分化

。以数据为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职工平均工资在10万元以上,按9%的缴费比例计算,每年个人账户可积累近1万元。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平均工资仅3-4万,每年个人账户积累也就3000-4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年工龄下来,前者个人账户将超过30万元,后者则连10万都难以达到。

这种"立足点"的差异,加之账户按一定利率计息,导致到了退休时,双方的账户积累金额相差高达数十万元

呈现明显"二元结构"

我国目前个人账户制度设计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呈现了明显的"二元结构"。

一方面,主要是高收入群体,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一线城市白领阶层等,他们可以累积大笔个人账户资金,未来退休后享受"万元以上"的养老金待遇,加上其他社保项目,退休生活将无忧无虑。

另一方面,广大农民工、城乡低收入群体缴费少、工作年限短,个人账户金额有限。

此外,很多人即便缴费年限较长,由于工资偏低,积累的也是区区数万元

。当他们步入退休后,每月只能领取几百至千余元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生活质量堪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这种结构性分化,我国社会的"贫富悬殊"现状才得以持续。一些地区、行业、群体享有较高福利和保障,而另一些地区、行业、群体则被社会制度所遗弃。这种"两极分化"的结构不仅是不公平的,更加深了贫富悬殊,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

差异缘自制度缺陷

导致如今我国社保体系内在"二元分化"的深层次原因,其实就在于制度设计存在明显缺陷。

首先,个人账户缴费比例固定在工资的9%,而不同群体工资收入差距过大,这就注定了个人账户累积的"起跑线"悬殊

其次,目前统筹层次较低,主要在市级层面,但人均工资收入在不同城市差距也很大,制度上并未有效平衡这种差异

再者,过于重视个人缴费账户积累,轻视社会统筹层面的调剂作用,从根本上加剧了分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长期缺乏有力的再分配机制,财政对低保障群体补贴力度不够,使得贫富差距在退休后极易固化延续

可以说,我国社保制度内在的种种缺陷,导致了一部分人可以累积较多资金,享受较高保障水平,而另一部分群体长期处于较低保障层次。这一切都促成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失范。

呼吁完善公平正义

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保公平缺失,社会各界一直在高度关注并呼吁改革完善。

首先,应当统一社保缴费基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同工同酬",不再拘泥于地区差异,给予每个人平等的缴费起点和待遇

其次,应当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充分发挥社会统筹的分配作用,减轻个人账户分化影响

再者,从长远来看,需要完全废除个人账户制度,转而全面实行社会统筹模式,真正实现按需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社会也应当建立再分配机制,通过政府转移支付等方式,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保补贴力度,确保所有群体能够公平公正地享受社会保障。

总之,任何一个文明社会,公平正义都应该是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我国现行社保制度种种缺陷直接导致了这一原则的失范,再不及时完善改革,就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来看,推进社保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任何人都不应再坐视差异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