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中国工程院已故院士简介(十八)》(以逝世时间为序)。

刘筠院士(1995年当选,农业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筠(1929年11月17日—2015年1月21日),湖南省武冈市人,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3年刘筠从湖南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任助教,兼任系秘书;1956年至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进修实验胚胎学;1958年回到了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1959年至1963年致力于四大家鱼的繁殖生理学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获得首届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2];2008年捐资设立了“刘筠奖学金”;2015年1月21日在长沙逝世,享年86岁。

刘筠是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鱼类及水生经济作物的生殖生理和人工繁殖及育种的研究。

雷志栋院士(2007年当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志栋(1938年1月4日—2015年1月26日),湖南省澧县人,农田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雷志栋于196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65年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助教;1979年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研组副主任;1985年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水资源工程教研组主任;1994年至1999年担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主任;2000年担任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1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

雷志栋主要从事土壤水、“四水(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和农田水利、水文水资源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于节水灌溉和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

陈福田院士(2007年当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福田(1938年10月23日-2015年3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原籍山东临朐。导弹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原型号系列总设计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战术武器系列总设计师。

陈福田于1964年从北京航空学院导弹总体专业毕业,之后进入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第一设计部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国家某重点型号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陈福田主要从事地地固体常规导弹技术的研究 。

黄志强院士(1997年当选,医药卫生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志强(1922年1月1日-2015年4月24日),普通外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原组长。

1944年,黄志强毕业于前中正医学院;1949年11月,入伍;1963年5月,任第七军医大学一院外科副主任;1984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二部副主任;1990年11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专家组;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专家组组长;2007年,获中央军委一等功;2015年4月24日,在北京去世。

黄志强一生长期从事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

乔登江院士(1997年当选,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登江(1928年3月8日—2015年5月8日),男,汉族,出生于江苏高邮,籍贯江苏省南京市,两弹功臣 ,核物理学家,核技术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文职特级军衔,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8年—1952年,乔登江在金陵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12月—1957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进修; [10]1957月1月—1963月3月,任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讲师; 1960年—1963月,任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讲师、室副主任、副系主任、总支副书记;1963年—197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廿一实验训练基地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1972年—198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廿一实验训练基地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198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廿一实验训练基地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任核实验基地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2015月5月,任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8年6月,患肾癌离休;1998年—2015月5月,任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5月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乔登江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核效应及核辐射加固方面的研究工作,多次参加中国大气层和地下核试验。

程莘农院士(1994年当选,医药卫生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莘农(1921年8月24日—2015年5月9日),原名希伊,号莘农,江苏省淮安市人 。中医、针灸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程莘农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二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民国考试院考试合格中医师;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本科班;1978年晋升教授;1990年7月起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莘农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工作,深谙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善于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特别对偏瘫、高血压、面瘫、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达到中国国内外先进水平,在经络理论的实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主持了“循经感传和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和“十四经穴点穴法”的研究。

安静娴院士(1997年当选,医药卫生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静娴(1929年2月12日—2015年7月10日),山东省烟台人,化学制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制药高级工程师及终身员工 。

安静娴于1952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之后进入东北制药总厂工作,历任东北制药总厂技术员、工程师、分厂副厂长、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至2015年担任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006年退休;2015年7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安静娴主要从事化学合成制药,首创了抗生素药磺胶嘈院合成新路线,筛选抗疟疾新药“脑疟佳”,组织和主持头孢类药物,脑血管用药等的研究开发。

沈家祥院士(1999年当选,医药卫生学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家祥(1921年11月11日—2015年7月30日),江苏省扬州市人,药物化学家,法兰西药物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沈家祥于1942年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毕业,进入陆军制药研究所、大众药厂任职;1945年考取公费出国留学;1947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药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得伦敦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到中国;1950年至1952年担任大连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52年至1955年在东北制药总厂工作;1955年至1957年担任东北制药总厂中心试验室主任;1958年至1959年奉调到化工部华北化工设计研究分院(天津)药物研究室,担任副主任;1960年至1979年担任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79年至1980年借调至北京参加新成立的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技术引进工作;1981年至1987年担任中国药物科学院筹备处负责人;1983年至1989年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1983年当选为法兰西药物科学院通讯院士;1987年至1989年兼任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0年担任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名誉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担任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2015年7月30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4岁。

沈家祥主要从事自主合成氯霉素、维生素、甾体药物、阿奇霉素等药品的研究工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