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陈明菊
设立“花儿与少年”主题节日,人们唱起“花儿”跳起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青海艺术文化……外地上学的“青海娃”在“领导留言板”建议,希望多措并举让“花儿与少年”走出青海,传唱世界各地。
群众留言。截图于“领导留言板”
“花儿”是一种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则是“河湟花儿”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青海省通过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青海“花儿”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青海省“花儿”艺术的影响力。
“‘花儿’是青海省的地域文化品牌。”收悉群众对家乡文化传承发扬的建议后,青海省文化与旅游厅从打造和培育“花儿”演唱品牌、加大“花儿”歌手的培训力度、开展“花儿”学术交流研讨三个方面作了具体回复。
官方回复。截图于“领导留言板”
结合群众生产生活习惯,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于每年农历六月六期间举办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二十届,此项品牌群众文化活动荣获中国第十届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等多个奖项。为进一步提升“花儿”艺术的影响力,展示青海“花儿”的独特魅力,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丝路“花儿”艺术节,对推动“花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南佛山“花儿会”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基层“花儿会”影响力日渐扩大,有力地推动了青海省“花儿”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据官方介绍,多年来,全省各地为弘扬“花儿”艺术、打造“花儿”品牌、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了大量工作,打造和培育了一些“花儿”演唱品牌。
加大“花儿”歌手的培训力度方面。自2016年以来,青海省文化与旅游厅通过采取送培训下基层的方式,选派青海省文化馆业务骨干在海东市、海西州、门源县等地举办了10余期“花儿”歌手培训班,培训人次达500余名。同时,在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办了两期“花儿”传承人群培训班,培训人员达80名,通过对传承人群的采风创作、舞台实践、交流演出等实践教学,使传承人群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演唱及创作能力。目前,青海省现有国家级“花儿”传承人5名,省级传承人8名。
近年来,“专家学者带头、‘花儿’歌手推动”的运作模式推动“花儿”研究不断深入,成果丰硕,编著出版《青海花儿艺术志》《青海花儿词典》《青海花儿大典》《青海花儿论集》《青海花儿传承新探》《新编大传花儿》等多部著作,开辟了“花儿”研究的新领域,填补了诸多学术空白。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举办了三次学术研讨活动,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城镇化背景下‘花儿’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等主题进行研讨,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花儿”艺术的保护、传承,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开展深度的“花儿”学术交流,共商“花儿”传承及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发展大计;在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系列活动中设置专题研讨活动,邀请省内外“花儿”歌手、“花儿”研究专家、学者举行《青海“花儿”的传承与发展》论坛,有力推动了青海省“花儿”艺术的传承保护工作,对宣传大美青海、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青海省文化与旅游厅回应,下一步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花儿”的传承保护,积极创新各类文化和旅游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花儿”文化活动,创新方式,做精做强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办好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加大对“花儿”歌手及“花儿”艺术的调研,建立数据库;持续加大对“花儿”歌手的培训力度;扩大宣传报道,进一步提升青海省“花儿”艺术的社会影响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