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自成生态系统,医生、病人、病人家属等各安其位,算是比较和谐稳定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社会基本面,只要稳定,就能发展下去,至于能不能快速进步,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就看发展得是不是稳定了。如此一来,稳定才是前提。倘若医生整天要病人过度医疗,而病人整天想着如何提防医生过度依赖,就会积累矛盾,甚至互相不信任,也就看不好病了。医院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化外之地”,独立成系统。医院有自己的科室,有自己的科研和医疗系统,也有很多医生组成的医疗团队。倘若有人生病,就会想到医院。毕竟,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是给人们看病的地方,当然也有看不好病的时候,有出医疗事故的时候,也有病人死在医院的情况。医院似乎是社会的救助单位,但又不是完全救助,而是提供医疗技术,或者说是出卖医疗技术的单位。有钱才可以进医院看病,没钱就休想看病。就好像在社会上谋生存,有钱才能活得体面,没钱就只能要饭了。

有了医院,人们心里就有底了。似乎人们在社会上打拼,就是为了获得权或钱,为了获得好资源,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存。可是,人吃五谷杂粮,要生病。生了病,就不一定能带病坚持工作,需要看病。看病的地方很多,有小诊所,有县级医院,有省城的大医院等,都要出卖医疗技术,卖药,卖服务,不然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医生也是人,也要上班挣钱。倘若医院改成全民免费医疗单位,医生就得依靠国家发钱,而不能自收自支了,但医院会人满为患,发生更大更强烈的医疗挤兑事件。资本和权力联手打造了医院,就是给人们提供医疗场所,要人们后顾无忧,才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毕竟,有钱才能看病,倘若人们都不参加工作,不通过劳动挣钱,怎么可能在生病的时候到医院看病呢?

由此来看,医院并非只是救治病人的地方,还是促使人们努力工作挣钱的地方。毕竟,人人都会得病,要想获得好的医疗待遇,就要挣很多钱。有钱才可以到医院看病,才可以享受好一点的医疗待遇。到了医院,医生给病人看病,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医生开什么药,病人没办法质疑,就更不具备话语权了。于是,病人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医院的仪器检查身体,吃了医生开的药,或者住院观察治疗,才有可能治好了病。但是,医生从来不敢给病人保证能治好了病,毕竟人们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精神也不同,倘若在治疗中,病人突然选择轻生,结束自己的生命,医生给病人保证了能治好病,而病人没治好病就死了,是不是医生的责任?医生不保证治好病,算是科学的态度,而病人渴望治好病,是人之常情。倘若病人功利心极强,要求医生治疗,治好了当然皆大欢喜,治不好,就算是庸医误人,其实还有病人不配合治疗的结果。而治不好的病,到哪里都治不好了,病人就不能责怪医生了。毕竟医疗条件有限,不是医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了。就好像《扁鹊见蔡桓公》那篇文章中说的那样,扁鹊看到蔡桓公有病,一再劝他治病,他讳疾忌医,最终神医扁鹊也治不好他的病,就不能怪扁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独立于社会各部门之外,自成一套系统。各科室的医生收治自己的病人,有时候还会搞各科室联动,联合诊断,治疗。看似很简单,其实很复杂,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多,而且还会涉及人员调动,岗位流动等。既有医疗知识的运用,又有统筹兼顾,协调配合的作用,有人事调动,有自动配合,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不但要讲究医疗规律,而且还要讲究科学规律、哲学规律等等,治好了病并非易事。医生和病人配合好了,可以让疾病迅速消失,但前提是医生是个对症下药的好医生,而不是庸医。医院里并非都是名医,很多都是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有的只是本科生,处于学习阶段,边学习边实践,最终会成为名医。见得病人多了,用药多了,就有很多经验了。倘若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医生,看病就会求安全,求稳当,甚至不能对症下药。

医生成了病人的领导,即便病人本身就是县长、市长等人物,也仍然是病人身份,却并不是医生的领导。病人是平民百姓,也是医生的病人,而不是和医生对着干的人。医院里医生不少,病人很多。每天人来人往,人员复杂,流动大,现金流动更大。一个省级医院,每天进账数百万,甚至数千万。而各项医疗条件提升上去之后,病人就会获得好的待遇。看似简单的医院其实并不简单,有医院领导、医生、病人三种角色,当然从社会角色划分,就会分出太多的角色。医生当然好说,而病人着实身份复杂,五行八作的都有,要和医生搞好关系,着实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医院的生态系统形成之后,医疗系统就会运转下去,人们也就默认了有病到医院看病的规律,而其他的运动养生、食疗养生等都算是旁门左道,或者只起辅助作用,并不能代替医院的作用。其实,在没医院的古代,人们也是走完一生,没抱怨什么。或许,没医院的时代,人们更为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