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推进餐饮场所“瓶改管”工作新闻发布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杜克允作新闻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克允介绍说,“瓶改管”是指将瓶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和减少隐患,同时也是防范用气安全的最好途径。管道天然气因其安全、经济、清洁、便捷的特点,已成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根据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事故死伤数量是管道天然气的3倍,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率是管道天然气的18倍以上,瓶装液化石油气伤亡事故80%以上发生在餐饮单位用户。从这组数据看,与瓶装液化石油气相比,管道天然气相对更为安全。餐饮场所大多为人员密集区域,提升餐饮场所安全水平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瓶改管”工作对于餐饮经营商户来说是“众盼所归”。首先,从安全可控性来看,管道天然气压力低、储量小,多重阀门控制,发生事故时只要及时关闭相应阀门,就可避免事故的扩大。而瓶装液化石油气压力高,是户内管道天然气压力的350倍,储量大,发生事故时难以控制。其次,从使用便捷性来看,天然气由管道输送到厨房内,可连续稳定供应,不会有“瓶没气”的烦恼,使用简便,也更加安全;且天然气的燃烧效率更高,不仅有助于节约能源,还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碳排放。最后,从经济普惠性来看,管道天然气需一次性投入安装成本,月均用气费用低,而瓶装液化石油气每月用气费用相对较高。目前我市瓶装液化石油气折合单价为8.7元每公斤左右,商用管道天然气单价为4.13元每立方米,使用管道气相比瓶装气便宜41%,长期来看,使用管道天然气的经济效益远超瓶装液化石油气。

枣庄扎实有序推进“瓶改管”,全面保障用气安全。高位推动,强化部署落实。2024年1月2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餐饮场所“瓶改管”。2月3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枣庄市全面推进餐饮场所“瓶改管”工作的实施方案(2024—2025年)》,明确总体目标、实施范围、实施步骤、组织架构与职责、资金筹措、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内容,建立“市级统筹、区(市)负责、燃气企业实施、餐饮场所落实”的工作体系,全力推进餐饮场所“瓶改管”工作,着力提升餐饮场所安全用气水平,让市民群众的平安幸福更有“底气”。

高效联动,健全运行机制。坚持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属地政府具体实施、镇街基层贯彻执行、燃气企业负责改造、餐饮用户积极响应,形成政府、部门、企业、用户共同参与的“四方推进机制”。市政府有关部门在业务职责范围内落实“瓶改管”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区(市)对应职能部门有效推进工作。区(市)同步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确定改造任务清单,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推进属地餐饮场所“瓶改管”工作,并负责把好新增餐饮场所的安全用气关口,对于不符合用气条件的场所在踏勘审核环节明确告知,从源头上杜绝隐患。

高标齐动,明确节点任务。坚持“应改尽改、能改全改”原则,分四个阶段、分行业领域,在全市城区及各镇(街道)中心区域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集中推进“瓶改管”,对于不符合管道天然气改造条件的,改用电或改业态,最大限度消除全市餐饮等场所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安全隐患。具体工作计划为:2024年6月底前,先行完成安全风险较大、改造条件好、改造意愿强的餐饮场所“瓶改管”;完成各级机关、医院、民政服务机构、学校、幼儿园、厂矿企业等单位食堂“瓶改管”。2024年12月底前,各区(市)具备条件的餐饮场所完成60%改造任务;商住混合体、建筑底层餐饮场所实现“清瓶”目标。

高质行动,列支专项奖补。坚持“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用户承担一点”的“三个一点”优惠政策,建立餐饮场所“瓶改管”改造资金政府、企业、用户合理共担机制。特别是针对“小、弱、散”类型的餐饮场所,集中改造期间,市级、区(市)级分别设立专项奖补资金,符合条件的中小餐饮场所用户仅需承担扣除政府专项补贴后的改造费用;各类大型餐饮场所和各类单位食堂,由产权单位全额出资改造。鼓励管道燃气企业减免勘查设计费、监理费、检定检测费,建立“一口价”报价机制,相关工程费按成本结算,进一步提高优惠让利标准,扩大优惠让利范围,确保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高频互动,保障落地落实。将餐饮场所“瓶改管”和餐饮场所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监管列入民生服务和公共安全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协调到位、倒排工期到位、责任分工到位、督查督办到位,形成联动机制和监管合力。同步加强宣传引导,传递好管道天然气的安全、经济、绿色、便捷等社会效益,算好“经济账”“安全账”,切实统一思想、增进共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同时,采用月调度、月通报、不定期督导检查等方式,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圆满完成任务目标。

市城市建设事业发展中心主唐贵东 , 市城市建设事业发展中心燃气事务科科长(正高级职称)甘胜滕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实施餐饮场所“瓶改管”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杜克允:液化石油气漏气容易在地面聚集,遇到明火极易引发爆燃事故。1千克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能量约等于10千克TNT炸药的威力,一旦爆炸极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严重后果。实施餐饮场所“瓶改管”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体现在:

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发生餐饮场所瓶装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燃事故,在2023年度媒体统计发生的397起用户端(包括工商和居民)事故中,以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用户事故占74.8%。事故占比高、风险隐患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源头解决用户端风险隐患点。多数“小、弱、散”餐饮企业存量风险尚未完全化解,增量风险仍在不断涌现,主要表现在: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钢瓶存放和使用场所不符合安全要求、软管穿墙过长、未使用长寿命软管、灶具不具有熄火保护装置、调压器为可调节压力型等问题突出,“问题环境”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未得到全面长效治理。

“瓶改管”政策支持更有力。2023年以来,国家、省、市相继部署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明确指出“支持餐饮企业使用管道天然气”。2023年12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强化燃气本质安全十条措施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瓶改管’‘气改电’改造。按照减少存量、严控增量的原则,加快实施‘瓶改管’‘气改电’改造”。

天然气管网设施强支撑。枣庄市天然气供气规模79.13万户,天然气年供应量5.01亿立方米,其中工商业用户5232户,工商业用气量3.94亿立方米,占用气总量的78.6%。自2015年“气化枣庄”实施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天然气管道向有条件的重点地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延伸,提高燃气管网覆盖率。10家管道燃气企业共铺设燃气管网4293公里,基本实现“镇镇通”,具备“瓶改管”硬件条件。

记者:餐饮场所“瓶改管”是提升餐饮场所安全用气水平的重要举措,请问枣庄市在推动餐饮场所“瓶改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贵东:按照国家、省关于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我市制定出台《枣庄市全面推进餐饮场所“瓶改管”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5年)》,在全市燃气管线覆盖范围内,对所有符合燃气相关规范标准、房屋产权清晰的合法经营餐饮场所,推广使用管道天然气替代瓶装液化石油气,进一步降低全市餐饮场所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环节安全风险。

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探索先行先试。2022年指导区(市)试点完成255家餐饮场所“瓶改管”。2023年7月,在全市范围内完成第一轮餐饮场所“瓶改管”摸底普查,符合“瓶改管”集中改造条件的达到80%。2023年9月,指导山亭区率先印发实施方案,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工作成效显著,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高度认可,为餐饮场所“瓶改管”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目标导向,持续在精准上下功夫。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要求各区(市)对辖区内使用燃气的餐饮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确定改造任务清单。坚持让利于民,充分调动餐饮商户开展改造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大家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

坚持结果导向,确保取得工作实效。充分发挥街道(镇)、社区(村)等基层力量,建立网格化安全管理机制,加大燃气安全检查频次。对于管道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的新增餐饮场所,严控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保证符合条件有用气需求的餐饮场所均使用管道天然气,已开通使用管道天然气的餐饮场所不再配送瓶装液化石油气,杜绝管道天然气与瓶装液化石油气混用。监督继续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场所落实户内安全用气设施建设标准。

记者:推进餐饮场所“瓶改管”可以让燃气安全更有底气,请问针对聚力本质安全、推动燃气行业监管全面提升,枣庄市有哪些工作打算?

甘胜滕:自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围绕“燃气安全一件事”,着力破解燃气安全深层次矛盾问题,既整治设施设备环境的“硬伤”,更补强制度管理和从业人员素质的“软肋”,夯实燃气安全管理基础,做到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全链条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充分发挥市、区(市)两级燃气工作专班统筹督促、积极推进作用,彻底排查治理问题气、问题瓶、问题阀、问题软管、问题灶、问题管网、问题环境等,进一步巩固提升集中攻坚成效,全面完成对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的整治,切实提升排查整治质量和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

全过程推进瓶装液化气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指导区(市)全面推进瓶装液化气场站改革、经营模式改革、用户端改革,培育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瓶装液化气市场。督促区(市)推进瓶装液化气统一配送,制定“四强化、四完善”工作措施,不断优化提升配送服务,强化液化气终端用户安全管理。

全环节完成智慧燃气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督促区(市)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指导属地燃气企业持续强化规范化、智慧化建设,推进人防、物防、技防改革创新,力争2024年年底前,建立市、区(市)燃气管理部门和企业三级燃气安全监管智慧平台,提升燃气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部门和企业联网整合、一体运行。

全周期提高燃气企业监督管理水平。优化调整并规范全市燃气经营许可审批和年度检查,加强燃气经营许可管理。用好燃气企业信用评价、服务质量评价、管道燃气企业中期评估机制,强化分类分级差异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