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贴标签”可以帮人们节省时间精力,对事物拥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不过,“标签”也是把双刃剑,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认知偏差。比如,我们了解一所高校时,第一印象往往是通过校名给学校“贴标签”——即校名特征就代表着高校办学特色。
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的比例,现在的大学类型可以分为13个类别。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大家难免会产生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认为“科技大学”只有理工强,“农业大学”只有农林强,而校名中没有属性名词的就是综合大学。
这样的划分方式,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在我国2700多所的普通高校中,总会有“例外”。部分高校有着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发展积淀,实际已无法仅从校名获取办学特色及优势,比如四川农业大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校名来看貌似是单科性大学,但其学科布局早已突破“单科性”的限制,已经成为综合性大学。
关于综合性大学,其实并没有统一的具体标准。一般来说,学科设置齐全、办学规模庞大、综合实力强劲的高校就可以称为综合性大学。参照这种说法,小编就和大家详细聊聊四川农业大学是如何实现“转型”的。
在办学规模方面,四川农业大学堪称“巨无霸”般的存在。该校本科生人数在省内高校稳居前2名,与大家印象中办学规模超大的四川大学不相上下。而即便放在全国,学生人数超过四川农业大学的高校也仅仅只有10所左右。
再来细数各学院人数,更是打破大家对于农林类高校的认知。以2023年新生数据为例,人数前三的学院是艺术与传媒学院、商旅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非农学学生人数占该届本科生人数近八成,非农学生的规模远超于农学生。
依托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艺等10大学科门类,该校共开设76个本科专业,其中非农专业占比为80.3%,与学生规模比例吻合。所以,从在读生规模这一数据来看,川农俨然已经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
在学科实力方面。根据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榜单,四川农业大学共上榜16个学科,排名最高的是畜牧学,高居全国第2,传统优势之强不可撼动。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该校另有7个非农学科上榜,分别是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
不仅如此,在该校进入ESI世界前1%的9个学科中,也有4个非农学科上榜,占比接近一半,分别是化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由此说明该校不仅学科布局齐全,农学和非农学的实力都相当出色,学科发展已趋于均衡。
以学科齐全、办学规模庞大的体系为支撑,四川农业大学更有优势开展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科研。就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来说,该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各高校获批项目的具体情况便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
据悉,2023年四川农业大学共获资助项目79项,项目分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5个学部。其中,化学科学部、管理科学部资助数量创历史新高,进步明显。
与此同时,该校的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双双实现增长。农学、畜牧学、兽医学等优势学科资助数量保持稳中有升,理学、工学等新兴学科资助数量增长显著,增长率达30%以上,尤其是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机电、水利水电等学科资助数较22年增长71.4%。这不仅表明四川农业大学科研项目数量增长迅速,具备承担国家重要科研项目的能力,也侧面反映出学校在不同学科领域取得的科研建树。
在此基础上,学生作为科研助理由老师带领参与研究,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探索更多的新兴学科领域,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这些研究经历未来还会成为学习生涯中的闪光点,在评选奖学金、考研保研、就业等方面竞争优势巨大。
说到就业,相信小部分人也存有疑虑,即社会是否认可农学院校的非农学生。这一点,四川农业大学可以说实际行动做出了有效、完美的回应,据统计,该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前三名是建筑业、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次是传统的农林牧渔业,仅从学生发展这一点也能看出,该校的“转型”显然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另外,据小编了解,四川农业大学在综合类大学的建设之路上,还将不断优化三校区布局,完善学科专业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人才,产生水平更高、效果更好的突破性科技成果。
篇幅有限,但相信大家已经可以感受到,如今的四川农业大学早已甩去“农学类大学”的标签,只是限于校名还未被大众所广泛知晓。所以,大家可以不必再用单一的认知去判定该校只是一所农业大学,用多维视角去重新认识“不止于农”的川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