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马青竹 倪 海锋 参数 图片 ) 编辑|周长贤

“大家对我们的要求是苛刻的。”

“对我们小米汽车的期望太高了。”

“丁大的问题,拿一万倍的放大镜在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汽车定价出来之后,为了让大家“口下留情”,雷军最后在台上鞠了一躬。

此时,发布会已经过去了整整2个小时,他的嗓音明显沙哑,显得更加真挚。

是的,雷布斯给了汽车圈一点小小「演讲和营销」震撼。

一位商业帝国的大佬,用哄小孩的语气,为了一款产品,把成本、配置和价格,掰开揉碎耐心地讲。这值得那些自说自话自嗨的车企老总学习。

抛开产品和价格不谈,真诚就能打动人。一位不需要买车的朋友都差点冲动下定MAX版本。怪不得第一分钟就有10万人添加心愿单,27分钟后,大定超5万单。

站在一个不苛刻的角度,这场发布会的效果是合格的,但是远远达不到2011年的山呼海啸。那年在北京798,他喊出「小米1」定价1999,成为米粉心目中的神。

如今,雷军说,对汽车市场的残酷有认知。

“这个战场别看有三四百家在做新能源车,最后只有5-8个活得下去,我们第一天,就已经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话让笔者想起,当年他离开金山创办小米时说的另一句话:

“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种草,为什么不站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那个时候的小米确实站上了台风口,一面是智能手机大爆发,对手只有没有性价比的外资和没有产品力的山寨,可是如今的汽车圈确是半个盐碱地。

既然无法复刻「小米1」手机极致的性价比,定价21.59万起的 小米SU7 靠什么趟过盐碱地?

有诚意,但没有极致性价比

发布会后的专访环节,雷军透露了一个小细节。

原本,小米给SU7标准版的定价是22.99万元,Max版定价35万元。直到发布会前一晚上19点,团队还在开会讨论,一小时后雷军拍板决定“拿出诚意”,降到21.59万。

比特斯拉 Model 3 低3万元,“也是向特斯拉这个前辈致敬”。是的,正常产品发布会,小米SU7都在贴身全方位对标Model 3。

雷军甚至坦言,他们的车还在大量亏钱,但这个定价就是要“让米粉觉得有诚意”。

消费者感受到诚意了吗?咱们做个简单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看标准版, 21.59万元,73.6kWh磷酸铁锂电池,400V平台,220kW\400Nm单电机。

对比飞凡F7,指导价22.99万,实际成交20万元,77kWh三元锂电池,400V平台,250kW/400Nm单电机。

再看Pro版, 24.59万元,94.3kWh磷酸铁锂电池,400V平台,220kW\400Nm单电机。

对比 极氪007 ,23.99万元,100kWh三元锂电池,800V平台,310kW\440Nm单电机。

最后看MAX版,29.99万元。101kWh宁德时代三元锂,麒麟电池,800V平台,双电机495kW\838Nm。

对比极氪001 ME版,29.99万元,100kWh宁德时代三元锂,麒麟电池,800V平台,双电机580kW\810Nm。性能近似,但极氪001可比小米SU7大了一圈,定位也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军所谓的诚意,除了MAX版能看到一些,标准版和Pro版并不明显。

不过,对于一个初次尝试造车的品牌推出的首款车型,我们也不能如此苛刻。

雷军坦言,小米汽车第一辆车有3400名工程师参与其中,整个研发投入超过100亿。

首款车型充满不确定性,还要算上工厂建设/运营、销售/售后网络搭建、物流运输等等花钱的领域或项目,第一款车的定价稍高于预期,留有一定的“资金安全冗余”也实属正常。

只是,如果小米SU7销量不错,大部分研发、制造成本被均摊,雷军会不会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进行降价促销呢?

但如果降价,是不是又出现了「天使客户陷阱」,也进入背刺老客户的阵营?

以笔者的分析,为了在价格上留一定缓冲,同步发布的30多款周边和明码标价的配件,也许可以作为棋子。

智舱有点东西,智驾有点疑惑

3月26日,雷军在社交网站发文称,智能电动汽车,本质是“汽车×电动×智能”。智能化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决胜点。

回到昨晚的发布会,小米SU7用车内的5块液晶屏幕,构筑了智能化。

这五块屏幕分别为HUD抬头显示、全液晶仪表、中控屏幕和位于主副驾驶靠背后方的两块液晶屏(需要选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UD屏幕56英寸,7.7m对焦距离,全程平视,可全向移动,支持超高对比度。下方的7.1英寸翻转式液晶仪表盘(仅MAX版车型支持翻转),按照小米官方的PPT描述:每次启动,都充满仪式感。

但上述两块屏幕和智能化关系不大,仅仅起到信息呈现的功能。真正与智能化息息相关的还是剩下的三块屏幕。

中控屏16.1英寸,具备3K分辨率,16:10比例,91.7%屏占比,参数中规中矩不算突出。内部搭载一颗目前业界最强的高通8295车机芯片,而软件系统则是小米基于安卓深度自研的澎湃OS。

发布会现场,雷军强调车机启动时间只有1.49秒,并且3分钟就能完成座舱系统整包升级,而全车整包升级时间缩短为30分钟。相比目前市场在售的智能汽车,确实称得上“极速”。

如果说,高通8295这种芯片,只要愿意掏钱,任何一家车企都能买到。那么澎湃OS操作系统就需要丰富的UI开发经验才能搞定,这也是小米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演示过程中,小米手机和车机之间可实现“妙享桌面”的功能,允许手机与车机流转各项应用,也就是小米生态反复提及的“无缝上车”。

这就使得几乎所有能在小米手机上跑起来的APP,也能在小米车机上正常运行,相比部分车企少得可怜的APP应用,小米汽车的车机可玩性瞬间提升。

而在小米SU7发布之前,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问界系列车型。

有意思的是,作为手机厂商,雷军时刻不忘兜售类似手机支架这种“周边小商品”。

例如,在小米SU7的中控台上,提供了3个锚点,结合小米商城售卖的原厂手机支架。中控屏幕下方也提供了可吸附安装的一排实体按键,专治“虚拟触控按键恐惧症”。

后排两块娱乐屏幕也是如此,本质是小米pad上车。众所周知,后排娱乐屏幕是使用效率很低的配置,而pad上车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下车可以带走。

小米通过NFC让pad与车辆之间取得通信连接,再结合pad端的操作,可以实现音乐播放、空调调节、前排座椅调节等一系列功能,不需要安装额外硬件。这样的设计,在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是独一份。

有意思的是,雷军表示,这两块pad,可以是小米,也可以是苹果。恰如其分地利用了“苹果放弃造车”的商机,还赚了「格局」,让“举目无亲”的苹果用户感受到来自友商的关爱。

至于当前风口的AI大模型,小米自然不会忽视。

此前,AI大模型的应用还停留在“帮我画一副夕阳下小狗油画”的粗糙阶段,但小米直接通过调用摄像头,能回答类似“帮我看一下前方是辆什么车”,或者“刚刚路过的这条河是什么河”这种相对精细且实用的问题。

按照雷军的计划,未来AI会在车里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价值,这也是小米汽车智能化最让人期待的地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驾方面,小米后来居上,重新定义了城市NOA的开城速度,宣布4月用户内测,5月首开十城,8月份即全国开通。

根据现场视频和一些媒体的试驾反馈看,在有限的区段内,小米智驾表现可以进入第一梯队,但是应该不如遥遥领先那家。

比较疑惑的两点是,小米就一款车,竟然同时推出纯视觉和激光雷达方案。标准版只配备了一颗 Orin-N 芯片,算力只有 84 TOPS,没有激光雷达;Max 和 Pro 版搭载了两颗英伟达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配备一颗禾赛激光雷达。

全生态互联 ,才是看点

13年前,小米开发自研MIUI系统,7年前,小米澎湃OS正式立项。

投入数千名研发人员和不计其数的财力,只能为小米汽车研发一款好用的车机操作系统吗?显然不是!

小米的野心在于“人+车+家”全生态互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模式已经上升为小米的战略,可以将小米澎湃OS看做未来小米生态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而汽车仅仅是其中一个大环节。

如果你最近逛过小米商城,一定会对小米的一系列周边设备记忆犹新,大至冰箱、彩电、空调,小至密码锁、路由器、吸顶灯。几乎所有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设备,都能在这里找到。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全屋智能配件,在生态链中代表了家。

小米SU7的出现,“人+车+家”全生态互联得以贯通。

我们可以在车里控制家中的小米电器,也可以在家中控制小米汽车。脑洞大一点,出门前对着小爱同学说一声“把车开到楼下”,当电梯开门的一瞬间,你的小米汽车已经从地下车库开出来,静静停在楼梯口。

未来的销量竞争中,对友商来说,难搞的并不是小米汽车,而是小米生态带来的高度用户粘性。纵观目前互联网企业,没有一家能在生态渗透层面做得比小米更好,连华为也不行。

这就导致,你想要使用小米的生态,就必须选择小米汽车,此时,小米汽车相比友商在售价上贵2-3万,还是问题吗?

结语

雷军说,“我们从小卷到大,我们是卷王,我们还怕卷吗?”

于是有人说,价格战对于手机行业来说都是常态。但是手机的价格战,家电的价格战,跟汽车绝不一样。

不过雷军已经下定决心,“用15年到20年,成为全球前5的车厂,漫漫征程刚刚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会有多少他口中的,“不甘于平庸,还在为梦想奋斗。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浑身都闪耀着乐观与自信的光芒”的人,会选择小米汽车。

但是我们乐于看到雷军这样的造车者,为中国汽车梦而努力。

—THE END—

出行百人会 | AutocarMax

追踪汽⻋出行产业链进化,关注新产品、新科技、商业逻辑与商业人物,影响圈层中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