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大国与汽车产业发源地,德国拥有众多知名车厂,在汽车制造业的优异表现是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其中一项理由。然而,最近几年,欧洲造车强国的名号似乎暗淡了几分,在中国一众车企强势崛起之下,德国却在电车领域步履蹒跚,就连该国自家媒体都担忧造车产业被中国弯道超车。本期一起来看看往日的汽车发源地为何落入这般境地。

在进入主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德国造车产业当前面对的难题。在中国成为最大海外市场之后,德国造车商的营收动能并高度仰赖中国市场,因此在美中拉高关税后,德国车企便受到重创。更糟的是,新能源风潮席卷世界,全球主要车厂都朝电动车领域转型,但德国品牌却在中国电动车市场步履蹒跚,即使出了中国,也几乎都是特斯拉的天下。前途不明,后期乏力,这正是德国车企当前面对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陷入泥潭,我们还是要来看一下德国车企最新营销数字。2023上半年的资料显示,大众、奔驰与宝马汽车制造商无论是销量或是利润都有所增长。大众的年营收成长了18个百分点到1563亿欧元,利润年成长13个百分点到139亿欧元,并市营收年增长6%到757亿欧元,净利润年增长7%到104亿欧元。宝马相对特殊,净利润年减五成到66亿欧元左右。不过后者的利润之所以大减,主因在于合并了华晨宝马,导致税率较往年提高。

乍看之下,虽然业绩表现不错,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众多德国车企都下修了全年销量预期,而且在更关键的电车领域,德企更远远落后于市场主流。除此之外,各地通膨与不断上升的利率对全球车市产生了抑制作用,民间对新车的消费性需求也在减少。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穆勒就也发出警告,尽管德国车企2023上半年销量不差,但如今的销售额却远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准少了多达两成。当前,中国作为世界最大且最具利润的汽车市场,2022年共约有2300万辆新车注册,相比之下,第二大汽车市场美国只有1370万辆新车注册。而在销售数字背后,更关键的差距在于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的美国每千人拥有约820辆汽车,欧盟国家每千人拥有约570辆汽车,而中国每千人却只有110辆。远远称不上饱和的市场现况,让中国市场成为国内外车企眼中最肥美的一块,更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在这片巨大的市场中,德国汽车制造商却面临越来越多挑战。我们前面提过,德国车企早已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所以自2018年爆发至今的美洲贸易战让德企成为最大受害者。资料显示,2018年前的中国车市有1/4的份额被德国三大车厂大众、奔驰、宝马吃下,其中大众的全球销量更有多达四成销往中国,而奔驰同样也贡献了1/3。然而,美中互征高关税,导致在美国制造的德国车外销中国数量大减,光是2018年就年检了将近四成。两强相争总是会波及旁人。德国汽车协会就在2019年初叫苦,称这场贸易战严重波及在美国设厂的德国车企,将近12万员工的生计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美中贸易争端还未平息,新冠疫情就接续席卷全球,带来供应链与芯片短缺的问题。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在2022年指出,欧洲是因为缺乏芯片导致汽车减产最多的地区。智利版图的此消彼将,让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23年一举超越德国,站上世界第一。

根据中国汽车制造协会的资料,中国2022年共出口311万辆汽车,比同期德国的265万辆高出一大截。与此同时,中国电动车年销量高居全球总销量的五成,已成为世界最大电动车市场。

而在疫情后爆发的俄乌战争,也成为中国车企出口一大助力。由于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欧洲与日本车企接连退出俄罗斯业务,对俄立场相对友善的中国补上了这个缺口。2023年1~5月,中国出口最多汽车的国家正是俄罗斯。一波波大事件让动能持续累积,中国光是023上半年就出口了230万辆车,击败日本的202万辆,首度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在传统油车领域收购丰饶,电动车行业也发展蓬勃。中国不管是造车面向还是民间需求,都搭上全球减碳潮流。然而,有着悠久历史与良好声誉的德国车企,当前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却十分不顺遂,其背后的一项关键原因便是产业链分工出了问题。资料显示,多数中国电动车企都握有汽车本体与电池的产质环节,但德国车厂却常年切割外包,因此德系对电池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常年高居不下。在和平盛世,这一切看似没有问题,一旦有意外发生,各种各样的供应链瓶颈,除了营运策略上的不同,中国市场出现的巨变也是其中关键。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动车的购车族群多半拥有较高的收入,这些人过往可能倾向购买德系车辆,但近年却越来越倾向购买国产品牌制造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份报告显示,自2008年有数据统计到今天,大众汽车已连续15年登上中国车市销售冠军。那在2023年第一季,这个王座却首次不保,惨被中国电动车企比亚迪挤下。比亚迪今年首季在中国新车总销量为44万辆,度过大众的42万辆。除了销售数字出现反转,以比亚迪为首的一票中国电动车企都采取积极进取的策略来攻占市场,新产品也不断推出。反观德国老牌车系,电动化的进程却十分缓慢,完全打不过中国国产品牌与美国的特斯拉。

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一季售出的新能源车中,每5辆就有2辆来自比亚迪,反观大众卖出的42万辆新车中,只有不到一成是电动车。对德国车厂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警告,因为当前各方存在一个共识,那就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对德国车企来说,越来越高的成本、难以控制的供应风险,持续下滑的油车需求,加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更俨然出现败象。

造车产业的悲观前景并非首例。事实上,过往德国只有在擅长领域被中国击败的经验。伦敦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乔伊莱娃就曾警告,汽车将是继太阳能产业后再次被中国消灭的德国产业。乔伊莱瓦认为,德国过往长期经营太阳能领域,但在十多年前,来自中国的竞争者突然爆量出现,夹带高技术与低成本,将德国的先驱一一击杀。而如今,类似的模式可能已被复制到其他领域。乔伊莱瓦指出,过去20年来,德国车企与中国的合作非常紧密,中方贡献了低劳力以及投入成本,德国的技术技术专业知识与常年累计的研究成果在那段期间创造了堪称双赢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中国年轻人获得工作机会,德国投资者则扩大获利。然而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之下,德国最终还是逐渐输给中国的制造能力以及庞大内需市场赋予的话语权。总结来说,德国车企固往跟中国的紧密合作,双方都获利满满,但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德越来越难掌握这块肥沃的市场。如何在后中国时代走出自己的道路,就让我们继续观察。

好了,这集科普就到这里,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朋友请在下面留言,聊聊你们的想法,如果喜欢我们的视频,记得关注、点赞和分享,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