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毋庸置疑,即使先生已经驾鹤西去,依然不能阻挡国人对先生的尊崇与敬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去世之后,关于其遗体如何安置,成为了中国革命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

先生在生前已经选择好了墓地,并对自己的后世也有具体的安排。

当时,根据先生的遗愿以及国民的精神需求,决定将先生以水晶棺椁安葬,永久性保存。

可是,最终却出现了变故,只能将孙中山遗体和棺椁用混凝土进行封固,从此世人失去了瞻仰的机会。

这背后有什么不得而知的原因,使得事关国人信仰的孙中山,从此被深埋中山陵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6年先生诞生,恰逢国家经历风雨漂泊的殖民时期,1894年,年仅28岁的先生创立了兴中会,开始了自己一生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

1905年,同盟会的建立以及民报的发行,使得先生的三民主义广为天下所知,更是激起了数万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以及革命意志。

在先生的带领下,封建的腐朽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更是为了民族大义与国家危亡,先生主动请辞,维护国家的统一。

之后,在北伐以及国民革命当中,先生更是身先士卒,哪怕重病缠身,依然不畏所惧。

他的光辉事迹与完美形象,感召着每一个革命的人士,更是唤醒了亿万中国人的忘国存续之危。

可是,疾病并没有放过这位功勋卓著的老人,胆囊癌的病发,使得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幸的是,在1925年3月12日,先生因病去世。

在举国悲痛,准备举行国葬的同时,关于先生如何下葬也成为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

当时,较为主流的观点是将先生的遗体,学着列宁遗体的处置方式,放置在水晶棺椁内,供世人瞻仰。

这对于孙中山先生来说是十分恰当,而且是有利于国人的处置方式。

所以,国民政府按照这一设想,对先生的遗体进行了防腐保护。

这项重任,便被安排到了当时医疗水平比较高的协和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够购买到合适的水晶棺,国民政府特意与当时关系比较友好的苏联进行洽谈,从苏联处购买了一幅列宁同款水晶棺椁。

虽然,途中运输导致第一幅棺椁损坏,但国民政府立即又订购了一部更加牢靠耐用的玻璃盖钢棺。

只不过,当所需的棺椁到达国内时,才发现这种玻璃太轻薄,而且钢质材料极易导热,对于先生的遗体保存没有好处。

所以,国民政府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再一次选择合适的棺椁,最终确定使用楠木制成的玻璃棺椁。

就这样,在段祺瑞的决定下,国葬如期举行,仪式首先在社稷坛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长达数公里的送葬道路上,中国当时的名人,诸如汪精卫、李大钊、林伯渠等轮流为先生抬棺送葬。

道路两旁,站满了从北京各地、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12万群众。

7天的时间,北京哀嚎遍野,全国更是哭声连片,76万人前往社稷坛再送中山先生一程。

国葬结束之后,便是中山先生遗体的安葬。

按照先生生前的遗愿,他想将自己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于是,委员会便遵照先生的意愿,在紫金山范围内确定最终的墓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4月21日,宋庆龄亲自前往紫金山考察。

4月22日才确定茅山坡适合作为墓地,准备在次修建陵寝。

要想动工,必须有设计图纸。为此,委员会经过70多次的会议争论,决定将设计权交由社会,面向社会各界征集设计图纸。

随后,从全国各地以及全球各地收集到了40多种,形式各样的设计方案。

最终,吕彦直的警钟型设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也征求了宋庆龄的意见,这才确定下最终的修建方案。

国民政府拿出30万元用于建设利,吕彦直亲自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工程一期和二期得以修建完毕,中山先生的遗体也可以下葬了。

只不过,存放在山洞中的先生遗体,还是出现了变故。

由于保存条件以及管理方式的局限,使得先生的遗体已经变色,无法再装入棺椁内供世人瞻仰。

只能采取其他办法,以保证先生遗体的完好。

1929年5月28日,先生的下葬仪式正式开始。

此刻,先生身上的衣服已经换成了汉族民族服饰,棺椁也改成了紫铜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埋葬的方式,也选择了混凝土封固。

在3天的供给时间内,几十万群众聚集到紫金山,想再看先生最后一眼。

上午10点,先生的墓门缓缓关闭,至此,人们再也无法瞻仰先生遗容。

而当初那具购置的水晶棺,被安放在了碧云寺,作为了衣冠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