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生于旧时古镇陆墓(注:1993年由陆墓改为陆慕)、今日苏州相城,淬火百炼,碾土为金。持守在600年紫禁城,朱门金殿,砖如墨玉,手掌摩挲下凉意渐暖,思绪顺着细碎的裂纹攀爬,荡开无限神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名字叫

jin zhu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块“奉旨成造”的金砖,窑火上启永乐元年,至今未熄,随着技艺不断地适应与改变,从皇家御用飞入寻常人家,那条曾经渡其远游的大运河,如今依然航船辐辏、融通南北。

王朝的悲喜早已融入一砖一瓦,御窑金砖的生命力经过兴衰变化重现旺盛。套用当下一句流行语,也许没有属于金砖的时代,但每一个时代的金砖,都在熔古铸今中续写传奇,焕发新生。

什么样的土地,孕育什么样的风物与故事。

站在数字经济风口上,相城好风借力全“数”前进。置身这片技艺不断向精巧进化,思维不断向前沿拓展的“时代微缩博物馆”,如何拥抱数字浪潮机遇、抢得转型发展先机,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其实一直在开题解题,书写着自己的答案。

开 物

以人而言

造砖的是心力与工艺

以砖而言

成砖的是自然与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皇城都是大运河上漂来的。”古人的说法并不十分夸张,苏州不止盛产文人,还出“哲匠”。

今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北京宫城图》,描绘了皇城初始的样子。画面中央是承天门,即现在的天安门,一旁有一身着红色官服的人,就是紫禁城设计师兼施工负责人蒯祥。苏州香山帮的名声正由此人发扬光大,大量建材随之搭船进京,御窑金砖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望当年紫禁城,只有皇帝经常出入的太和殿、保和殿,以及皇家坛庙、陵寝等才在地上铺设明如镜、声如磬的金砖。而随着王朝覆灭,昂贵的金砖没有了“进京”的风光,古法技艺渐渐被遗忘。

直到2006年,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时至今日,重拾蓬勃产业朝气的金砖,用途已不局限于地砖,还会被用作桌面、影壁装饰,甚至更实用的镇纸和各式摆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乘势而起——开物以致用的理念是共通的。如果走进相城法院,也会感叹于一块看不见的“金砖”,那就是区块链。

就像金砖遇上紫禁城,当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掀起一番数字风云,何尝不是另一种相互成全与推动。

作为全省最早出台区块链司法应用发展规划的法院,相城法院所乘之势,即苏州成为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所应之时,乃相城区锚定“数字化发展第一区”和“双中心”(注:把高铁新城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把相城区建设成为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 )建设发展的跨越式步伐。

服务大局激发活力释放潜能,相城法院数字化司法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多场景应用从理想照进现实,已成随处可见之景、致用之实。

以电子送达为例,万一信息被篡改怎么办?隐私安全如何保障?这些担忧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一一化解。如今,电子送达全流程中的每一个送达行为、送达结果、送达回执等数据信息,均上链存证并统一校验管理,确保了数据不丢失、不被篡改。截至2024年2月,该院已有687361条电子送达数据上链存证。

来看另一个更为直观的应用场景。

一起遗嘱继承纠纷的当事人,在法院调解书生效后,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房产过户。

以往,由于数据系统相互独立,人们办理房屋过户等业务时,如遇到个人婚姻状况发生变化、遗产分割所占比例不同等情形,需要以法院的法律文书作为依据。但就算拿着文书去了,登记中心无法核实文书真伪,仍需办事人向法院申请开具证明,这就不得不额外花费时间和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结案后的每份文书会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包含案件基础信息及上链存证信息。可以看到,上述当事人只需直接拿着调解书到不动产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扫描文书上的二维码,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在线核查并办理相关登记事项。

“一书一码”,让数据跑路。不动产登记中心只是相城法院推动区块链技术跨部门应用的“试水者”。

除了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智能合约、电子卷宗节点管理等领域,围绕举证质证等审判业务流程的区块链应用也初见成效。基于相城法院研发上线的区块链证据解析核验平台,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得以破解庭审中的举证、质证和认证难题。

成 器

历经一段时空的旅程

也是精神旅程

容纳风物与文化

诉说执着与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州来一场City walk,一条古街老巷、一幢地标建筑、一个菜市场,甚至地铁口的一棵柿子树都可以成为打卡点,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御窑花园北面的御窑金砖博物馆,算得上其中一个新晋网红。

古代文人笔下,金砖被赋予诗意。“货船泊岸夕阳斜,女伴搬砖笑语哗。一脸窑煤粘汗黑,阿侬貌本艳于花。”一首《竹枝词》惟妙惟肖记录了5月金砖出窑时的场景。

步入博物馆细细观省,方了解成就一窑金砖的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日取土,春季练泥,夏季制坯,秋季护坯,入冬烧窑,顺应天时的精细程度,赶得上薛宝钗的“冷香丸”,每一个步骤都与二十四节气相吻合。而一窑中真正能被称为“金砖”的,不过十之二三。

选泥、练泥、制坯、阴干、装窑、烧窑、窨水、出窑,馆中以立体泥塑方式展示了古法金砖烧造的8道流程。看似并不复杂,可8个流程背后却有29道工序环环相扣。

像极了法院立审执,凡事都讲究个流程。抛开扫描、装卷、归档这些一般法院常见的“古法”不谈,不妨到相城法院看看在人工智能辅助下,一篇裁判文书的生成流程。

只见法官登录“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随机点开一个案件,点击“一键阅卷”功能,系统会按照民事判决书的组成格式,将立案后扫描进来的材料自动分成主体信息、程序性信息、诉辩意见、查明事实四大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庭前,能形成初步阅卷报告,庭审笔录可一键导入,还可根据法官自主需求增加“个人要素”功能,所有证据材料一键链接。经过人工校审后,点击“案件文书”按钮,一份标准的裁判文书自动生成了。

有记者观摩测算,整个过程用时约17分钟,比原来的至少1小时缩短一半多。

这背后,是苏州中院在全国率先研发应用“未来法官助手”——司法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大力强化科技赋能、提质增效的成果。

自去年7月起,全市法院全面实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办案试点工作。目前,该系统已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物业纠纷合同、危险驾驶等8类常见案由中广泛应用,预计年覆盖案件量约6万件。

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苏州两级法院承办上述八大案由的法官有539人,在办案件18873件。法官使用系统进行智能阅卷平均每个工作日为100.37个案件,一键生成44.96份文书,每日 Ai问答160.78次。法官阅卷工作量减轻80%,案件办理时间缩短三分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让当事人少跑腿,还要把办案人从繁杂的简易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集中精力聚焦于法律适用与准确裁判,缩短案件办理时间,也切实促进了审判效率的提升。

小众且出众,当古典的隽永被先锋地表达,正如建筑大师刘家琨主持设计的御窑金砖博物馆,黑白线条简约流畅,却极富艺术感染力,脱胎于务实之用的长廊窑洞,都构成独特的“光影”世界。放眼苏州法院,从无纸化办案、“云庭审”到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每一次进阶与突破带来的是审判效率“几何式”增长,更追求释放实实在在的“数字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 用

一块砖的背后

是人的身影或隐或现

一块砖的故事

是时代的故事跌宕起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金砖铺于殿宇之上、苑囿之中,默默地见证了朝代的兴衰,权利的更替,祭天的盛举,大臣的荣宠……

如果金砖有知有感,他们会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这故事是关于人文的。

金砖,音通“精”“专”。在相城法院,不仅能看到精专办案的手上功夫,还能感受到一种传统文化的念力。入埂上桃源,沐篱下清风。400多年前从这里走出一位冯梦龙,至今仍为司法审判与社会治理传送阵阵清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其谳牍,可使无讼”,解构传承冯梦龙文化名片的思想内涵,相城法院着力打造“梦龙清风”诉源治理品牌,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的“三段式”分层治理,正在实现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目的。

这故事是关于经济的。

拥有古典园林和大运河苏州段2项世界文化遗产,昆曲、宋锦、碧螺春制作技艺等7项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典型“双遗产”城市和联合国评选的“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人文与经济在这里相融互促、相得益彰,苏州,正成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人文经济学的一个实践样本。

从护航“双中心”建设法律服务工作站揭牌到“楼宇法官联合工作站”送法进企,以苏工苏作理念精织司法审判与服务的“双面绣”,充分发挥“五庭协同”等全市法院协调联动作用,提供与“双中心”建设相匹配的优质司法服务,从相城法院到苏州中院,步履不停、举措不断。

在时间的线索中,人、物、自然的结合,有了自土成“金”的蜕变。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无论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美学,还是精益求精、美轮美奂的苏工苏作,背后蕴含的匠人精神、创新精神千年一脉,深植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也浸润于苏州法院的工作理念,让苏式司法与与苏工苏作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也让优质的人文底蕴滋养卓越的营商环境,不断擦亮苏州城市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金砖还能作何想象?位于今天十梓街东段,有一幢中西合璧的二层建筑,作为苏州博习医院的门诊楼,外墙全部用数万块御窑金砖砌就。

独一无二的“金砖楼”为御窑金砖的下一个600年留下了注脚;搭乘数字东风,苏州法院现代化建设也开启了更多想象……

法映非遗 天工苏作

法映非遗 | 不到昆山,怎知“枫”景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