刖人守囿车:坚忍的守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刖人守囿车:坚忍的守护

刖人守囿车

春秋(前770—前476年)

长13.7厘米、宽11.3厘米、高9.2厘米

闻喜县上郭墓地7号墓出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了闻喜上郭村墓葬群,共发掘墓葬36座,出土各类文物900余件。

刖人守囿车为厢式六轮车。整器采用了圆雕、透雕、浅浮雕、高浮雕、阴线雕刻等多种技法,装饰有20多个动物形象,可转动部位多达15处,构思奇特,制作工艺精巧。车厢盖顶正中有一只猴子为捉手,提起猴身便可打开厢盖。厢盖上有四只小鸟安装在固定轴上,鸟身内部灌铅并设有可以转动的顶针装置,使其重心向下。顶盖开合时,车顶四只刻画入微的小鸟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转动。厢体四周立伏兽。车身一侧开一小门,门扉上立一个断左足的裸人,头戴尖帽,左手持拐杖,门栓自右臂腋下穿过。下缘除大车轮外,另有两只伏虎将小车轮抱于腹中。

《古籍周礼· 秋官· 掌戮》中有“刖者使守囿”的记载,刖是古代砍掉脚的酷刑。囿是古代帝王、贵族饲养禽兽的园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让受过刖刑的人替贵族看守饲养着禽兽的园子。这件青铜器上雕刻了许多动物,有猴子、凤鸟、老虎等,仿佛就是一座微缩的囿苑。而守门的铜人左脚残缺则说明了他是遭受刖刑的犯人。所以刖人守囿车很好地印证了“刖者使守囿”的历史。

刖人守囿车反映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晋国青铜铸造业的先进成就,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青铜铸造业水平和机械制造业的鼎盛。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造型, 同时反映了古代的刑罚制度,在历史、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着极高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中华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来 源丨山西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