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5年5月,为了打开中央红军顺利突围的窗口,红一军团第1师第1团第1营的18名勇士,冒着对岸敌军的枪林弹雨,强渡大渡河,创造了红军长征路上的又一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18名勇士,后来都怎么样了?

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最高军衔的是谁?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妙手之下,巧渡金沙江,将蒋介石的“围剿大军”一举甩在了身后。

不甘心“剿共”失败的蒋介石,当即作出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他严令薛岳率领的中央军立刻掉头,在渡过金沙江后,一路北上尾随追击红军。

另一方面,又命令川军第24军在大渡河南岸阻击红军,拖延其渡河的时间。

同时以川军第20军和21军驻防大渡河北岸,试图以南攻北阻之计,将红军拦截在大渡河。

不得不承认,蒋介石这一部署,立刻让中央红军陷入了前不能进、后不能退的险境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关键时刻,毛主席准确判断,川军内部与蒋介石中央军的嫌隙,川军军阀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帮老蒋“围剿”红军。

因此,我们以快打快,必能破局!

于是在党中央的决策下,决定以绝对主力的第1师第1团为先锋部队,奇袭大渡河沿岸的敌军。

以此为全军的渡河北上,打开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5月24日晚,第1团战士们在团长杨得志的率领下,经历80公里长途奔袭,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阵地边。

为迷惑在此驻守的川军第24军,杨得志特意命令2营在大渡河下游发起佯攻,以吸引敌军的注意力。

自己则亲率1营突袭安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川军2个连被红军的突然袭击和声东击西之策,打得措手不及。

战斗仅持续了20分钟,我军便顺利占领安顺场。

接着,杨得志决定以此为北渡大渡河的前进基地。

但可惜的是,由于敌人早有准备,除了当地老乡提前偷藏起来的一只小船,红军再也没找到第二只可以渡河的船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杨得志只好以精锐突击小队的形式,用这只小船分批次运输战士,渡过大渡河。

等到抵达河的对岸,众人再在北岸的滩头建立防御阵地,从而掩护和接应大部队渡河。

经过动员,红一团最终选出了以第一营营长孙继先和第二连连长熊尚林为首的18名红军勇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走前,为顺利完成任务,杨得志尽可能地从全团给18名勇士搜集装备。

最终,每名突击队的勇士都配备了一支连发的驳壳枪、一挺花机关冲锋枪和每人六七颗手榴弹。

此外,每位勇士还背着一柄大刀,以备近战搏杀之需。

由于船只的空间限制,18名勇士被分为了两批、每批次9人分别渡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为了掩护18勇士强渡大渡河,杨得志还集中了全团的火炮在南岸滩头建立了炮兵阵地,不断轰炸北岸的川军阵地。

即便如此,这次任务的难度也令人捏一把汗。

毕竟战斗打响,渡河勇士们首先要面临的考验,不是敌军的枪林弹雨,而是大渡河湍急凶猛的水流。

英雄部队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5月,正是其上游降雨量暴增、水位暴涨的汛期。

自然,湍急的水流,给任何想要渡河的船只,都造成不小的困难。

除此外,大渡河内海暗礁密布。

若非经验丰富、熟悉当地水域情况的老船工,一不小心就会发生船只触礁、船毁人亡的惨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3年,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兵败于此,就是输给了大渡河的天险。

为了避免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杨得志专程找到了当地的老船工为18勇士保驾护航。

随行的老船工有8人。

他们分工明确,4人划桨、2人摇橹,另有2人各自手持一支长竹竿站立在船头和船尾,专门负责打探水底情况以避开暗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冒着对面敌军的枪林弹雨,红军战士们匍匐在小船上,用手中的盒子炮进行精准点射。

加之我军炮火压制的掩护,渡河的小船逐渐靠近北岸。

等到即将上岸之际,船上的红军战士迅速将携带的手榴弹扔出,后快速起身向北岸滩头发起冲锋。

靠着凶猛的火力压制,第一批的9名红军迅速击溃了川军驻防在滩头的少量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他们依靠滩头的巨石作为掩体,与北岸碉堡中的敌军,周旋起来。

与此同时,船工老乡们又迅速驾驶小船返回,接送第二批突击小队成员。

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再加上第一批次的9名勇士已经成功控制滩头。

第二批红军战士的渡河之路十分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拨战士成功会合后,借着我方炮火优势的掩护,开始向碉堡内负隅顽抗的敌军发起进攻。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18勇士成功掩护大部队渡江,彻底击溃敌军控制了大渡河北岸,为中央红军渡河奠定了基础。

在成功强渡大渡河后,红1团1营又在随后配合红2师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壮举.

战后,参与强渡大渡河战斗的18名勇士被中央军委授予了“红星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1团1营2连也被授予了“大渡河连”的光荣称号,并一直传承至今,始终作为我军最为精锐、忠诚的尖刀部队。

在随后的革命岁月中,这支英雄部队先后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还涌现出大批战斗英雄。

如,“特等功臣”韩玉清、“孤胆英雄”邱玉德。

令人惋惜的是,强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最终成功抵达陕北会师的,只有1营长孙继先和2连长熊尚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余的战士或因伤病,或因战斗牺牲,都最终倒在了胜利会师的黎明前夕。

2连长熊尚林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部队跨越太行山、前往冀东的敌后地区展开游击战。

1942年,日寇大规模扫荡,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乡亲们的转移,他不幸牺牲在张家口崇礼县。

至此,强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只有1营长孙继先看到了全国革命的胜利。

1955年大授衔仪式中,这位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独苗,被授予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他身上,还有着更具使命的传奇故事。

导弹基地负责人

抗美援朝期间,孙继先成为志愿军第20兵团的司令员。

等到1953年7月,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

出于对停战前美韩反复无常行为的提防,毛主席并未在第一时间将志愿军全部撤回,而是留守了近20万人帮助朝军在“三八线”附近挖掘构筑永续防御工事,还参与帮助朝鲜的战后重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孙继先所部的20兵团,便是留守部队之一。

可就在1957年深秋的一天,他却突然接到了志愿军总部传来的回国密令。

正全身心投入到援建朝鲜工作的孙继先,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作为一名军人,他并未顾虑太久,秘密返回了北京。

抵京后,孙继先见到了他的老战友、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华见到他后,寒暄片刻,便话锋一转地说道:“老伙计,中央军委突然将你召回,是因为毛主席亲自点将给你安排了新任务,去做导弹试验基地的负责人。”

听到这,孙继先顿时有些茫然了。

带兵打仗他在行,搞导弹技术研究,他可就是十足的外行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早在1955年,我国就向苏联提出援建弹道事业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年多的谈判,中苏两国在1957年10月达成了《国防新技术协定》。

由苏联方面提供专家顾问,帮助中国造导弹。

因此,我国急需建造相应的导弹研发、试射基地。

而这一艰巨而重大的任务,落到了孙继先身上。

起初,孙继先对担此重任还倍感压力。

但在与肖华见面的第二天,老上级聂荣臻元帅就亲自找到了孙继先谈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不要担心,不要怕,我现在要你拿出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精神和勇气出来,完成好党和国家交给你的任务!”

往事重提,当年强渡大渡河的英雄故事激起了孙继先的战斗热情。

他不再犹豫彷徨,而是坚定地向聂荣臻敬了一个礼;“保证完成任务!”

1958年3月,美国白宫突然收到了一份让美国人倍感紧张的情报:“驻防在朝韩边境西海岸的志愿军第20兵团,突然失踪,去向不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情报让美国人十分紧张,他们以为志愿军在酝酿新攻势。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支失踪的部队并未留在前线执行军事任务,而是秘密返回中国,前往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安营扎寨,建造新中国的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

这个基地便是后来广为人知的“东风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离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酒泉,仅有220公里。

就这样,孙继先率领第20兵团的子弟们,在环境恶劣的内蒙戈壁沙漠中扎根下来,为新中国的导弹事业贡献力量。

结语

1960年11月,我国第一款国产导弹“东风一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使新中国真正具备了远程战略打击能力,对我国的国防事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毛文园.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J].文史春秋,2022(12):54-58.

乔士华.“导弹司令”孙继先[J].党员干部之友,2012(0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