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出水陶瓷文物保护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顺利召开。咨询会后,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专家代表就项目意义、项目实施推进、各自课题亮点以及项目落户海丝馆优势等方面提出见解,大家纷纷表示,项目的实施完成将有力促进我国海洋出水陶瓷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的全面提升,同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可为其他质地文物的保护提供借鉴,助力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国家级文保项目落户广东海丝馆 专家解读课题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国家级文保项目落户广东海丝馆 专家解读课题亮点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国科学院教授王昌燧认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出水陶瓷文物保护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推进,为出水文物行业标准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王昌燧:

这个工作技术上的意义,它主要是一个示范作用,我们现在的沉船包括深海区都有很多沉船,里面的内容虽然是千差万别,但还是有共性的,所以作为一个标准型的研究以后,对其他的沉船的研究是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的。

此次项目下设《海洋出水陶瓷文物盐沉积分类表征及腐蚀机理研究》《海洋出水陶瓷文物保护应用示范》等5个课题,李乃胜介绍,5个课题彼此支撑,互为联系、互相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考古实验室与科技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馆员、项目负责人 李乃胜:

课题1是一个基础理论研究,课题2、课题3、课题4一个关键技术的研发,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来支撑课题5实现大规模的持续的脱盐保护应用示范,今天经过专家论证已经得到专家组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 韩向娜:

我目前从事的是课题3,关于海洋出水瓷器表面难溶盐的安全可控脱除。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脱除海洋出水瓷器表面厚厚的一层沉积物。整个的意义在于以往的海洋出水瓷器保护大家都是关注可溶盐,但这种难溶盐是不溶于水的,所以不能用脱盐池、用水的方法来去除,它是一定要上一些清洗剂的,所以这项研究是这次重点研发计划里面的一个创新点。

作为本次项目启动点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负责第5课题,具有天然优势,课题负责人表示,后续将以“南海I号”文物陶瓷保护为典型,形成水下文物保护的应用与推广,同时也为其他质地文物的保护提供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考古实验室与科技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馆员、项目负责人 李乃胜:

我们在课题5设计的时候落户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这种迫切的需求,同时馆里面能够提供丰富的与文物保护瓷器的脱盐样品,其实这一块工作我们会以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I号”出水的瓷器为主,同时也会做相应其他地区的示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张玄微:

以南海I号为例,我们发掘到的陶瓷器,现在初步统计是17万件(套),这么大量的文物都是要进行脱盐处理。我们想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形成一套高效的脱盐保护装置以及保护工作流程,将来为我们大量的文物做高效的规模化脱盐,助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进步。

来源 | 阳江新闻

文字 | 张烨彬 毛军玲

摄像 | 毛续 莫定钢

编辑 | 梁芷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