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何伟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名言体现了医者的人文关怀,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医者的无奈。

“听话”的老王

治疗肿瘤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患者和家属的认知仍然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预后。

老王是一位74岁高龄的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了食管癌的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陪老王就诊的是他的老伴和儿女。我看了他的检查报告,正想着怎么跟家属谈病情,老王抬着满是皱纹的脸,双手拉扯着衣服下摆,用蹩脚的普通话对我说:“主任,俺这病是不是癌?当地医院叫我们到大医院看,您实话告诉我,我能承受得了,活到这岁数也够了,不给孩子们添负担。”站在一旁的老伴和女儿泪眼婆娑,不敢说话。我看着老王,他的眼中有难过,但更多的是一种期盼。

说实话,老王这样的患者我遇到太多了,他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医生的身上,想抓住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这让作为医生的我倍感压力。面对老王的疑问,我坚定地、不容置疑地回答:“老王,您先别着急,这是不是癌还不能完全确定,只有手术做个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诊。你也不用为手术紧张,现在可以做微创,开几个小口子,睡一觉的工夫就结束了,您只要配合我们治疗和做好后续康复,效果会很好。”老王儿子立马抢答:“主任,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您真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其他家属也不停地鞠躬对我表达感谢。

我给老王开了住院证,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个三人间,既省钱又敞亮,每次查房都有意识地安慰他,术前叮嘱他每一项检查的注意事项,希望自己能通过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为老王打气,帮助他积极迎接手术和后续治疗。当然,老王的真实情况,我还是和他儿子做了详细交代。

后来老王手术顺利,病理提示食管癌Ⅰb期,无需化疗,术后也未出现并发症,老王出院后非常遵从医嘱,重视术后营养支持,体重基本达标,精神也特别好。作为医生,遇到这么“听话”的患者、配合的家属很是欣慰,职业的自豪感和价值感爆棚。

“不听话”的老张

当然,我也遇到过“不听话”的患者,即使医生“说破天”,他就是“不听”,让我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老张也是一位食管癌患者,我接诊他的时候,身高1.65米的他,体重只有40公斤,严重营养不良。术前,我们为他做常规营养支持治疗,手术顺利,术后未出现并发症,老张顺利康复出院。我建议他带鼻肠管回家继续鼻饲营养,因为对老张来说,单纯经口补充营养,能量是远远不够的,出院后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甚至出现远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吻合口瘘。

但他坚决不同意,他觉得鼻子上戴根管子太奇怪了,村里人会议论纷纷,我百般向他解释出院后保障营养的重要性,但他仍然坚持拔了管。后来从电话随访中得知,他越来越瘦,进普食有点费力,我很担心老张的预后,希望他再到医院来治疗,他竟然也拒绝了。我真的很沮丧,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遇到这样的患者,心痛之余,我只能自嘲自己没有做到和患者的“双向奔赴”。

我时常反思,为什么有的患者就是不遵从医嘱?是医生解释得不够透彻,还是患者性格太犟,抑或是经济困难?也可能是缺少基本常识和正确的认知。

我想,外科医生除了做好每一台手术,还应该积极做好医学科普,走出医院,走近老百姓,改变他们的观念!

曾经看过一本书——《当呼吸化为空气》,作者是一位天才医生,他在身患肺癌的最后一年多里仍坚持投身医学,直至去世。我被他奉献医学的精神深深触动,由衷钦佩。我们热爱医学,更应该去爱患者,以赤诚之心,帮助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外科 何伟

整理:汪浦晨 崔玉艳

编辑:张昊华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