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成熟的甲骨文、铸有精美纹饰的青铜器、气势恢弘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如今,河南安阳,洹河之畔,青铜大鼎造型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矗立岸边,向来者将3000多年前的殷商文明娓娓道来。馆内有哪些精品展陈?甲骨文里有哪些有趣故事?从新馆如何“读”懂商文明?近日,本报记者文静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执行馆长岳占伟。

全景式展示殷商面貌,全方位揭示殷商文明

记者

“一片甲骨惊天下”“没有殷墟考古,就没有中国考古学”,是世人对殷墟的评价。如今,殷墟博物馆新馆无疑成为公众认识殷墟考古、走进商文明的重要载体。新馆如何承担这一角色?

岳占伟:从1928年至今,殷墟考古发掘已走过近百年。通过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努力,殷墟遗址的历史遗迹与遗物不断得到发现,也填补了我国历史文献中关于商王朝的空白。

坐落于洹水之滨的殷墟博物馆新馆,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是殷墟遗址考古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首座全景式展现殷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它既是考古博物馆,又是遗址博物馆,是商代历史特别是晚商历史生动且集中的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新馆位于殷墟遗址的核心区域,相当多的文物和遗迹就是在博物馆的地下发掘发现的,增强了历史与现实的衔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 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记者

殷墟遗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其可观。新馆是如何展陈这些珍贵文物、体现殷商文明的?

岳占伟:从庄重的青铜礼器到精美的玉石器,再到铸造精良的军事用具等,殷墟遗物彰显着辉煌灿烂的商代文明和商代先民的高超智慧。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共展出青铜器、玉器、甲骨、陶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3/4以上的文物是首次亮相。

殷墟博物馆新馆在近百年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融合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以“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三个基本陈列,“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别展”“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车辚辚、马萧萧——殷墟车马坑遗迹展”等专题展,从中国考古发掘史、商代文明史、商文明的世界传播等多个角度,全景式展现、全方位揭示商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成就。

展览主题集中于三个基本陈列,也就是新馆的三个主展厅。“探索商文明”以殷墟为中华文明探源的起点和基石,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伟大的商文明”生动再现了3000多年前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商王及其子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商代历史、大邑商总体布局、疆域、文化交流、祭祀与战争、农业生产、生活宴饮及文字大成等方面展示商文明。“世界商文明”则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让流散在海外的商代文物“重归故里”,相聚在殷墟;同时让商文明与同时代的世界文明进行对话,表达出“商文明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一主题。三个基本陈列主题鲜明、紧密衔接,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商文明的无穷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何人哉?”特展中的甲骨展品。殷墟博物馆供图

丰富展陈方式,透物见人,透物见事

在文物的展出形式上,新馆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岳占伟:新馆展陈的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可以说为全国各个商代文物展之最。馆内成组器物或整座墓葬出土文物的集中陈列是一大特色。我们对文物进行精挑细选,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器物,采用复原遗址与打包遗迹相结合的展示方式,以矩阵式陈列方式向公众集中展示。这样可以更为直观地展现商代先民的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探讨商代历史的真实样貌。

比如,“妇好”墓系列文物集中展出了几十套妇好生前使用或其他家族赠送她的觚、爵,“马危”墓、“亚址”墓以及“亚长”墓等皆为整座墓葬出土文物集中展示。这种集中展示可以向观众全方位再现妇好王后以及马危、亚址及亚长等高等级贵族的生活,使历史中的人物鲜活地再现于观众面前,也让观众对殷商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

殷墟车马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车马实物标本。车马坑遗迹展厅展示了车马遗迹、车马器以及复原的车马,让观众根据车马文物配件来认识车马器的所属位置和相应功能,进而了解殷墟车马的基本构造。矩阵式车马的呈现、壁画与车马相融合的展陈方式,还再现了商人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场面。

考古工作者在考古现场是如何进行考古发掘的?这应该是大家非常想了解的一个方面。因此,车马坑遗迹展厅在完整展示17架马车的基础上,还有考古专家现场对剩余的6架马车进行精细化考古清理,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考古发掘现场,更有切身体验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展厅内修复车马遗迹。 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记者

殷墟遗物中分量最重的,当数出土的15万片甲骨。新馆在展陈甲骨方面有什么巧思?

岳占伟:透物见人,透物见事。经过精细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我们期待展现出甲骨最初的面貌,揭示甲骨文中有趣的故事。

“子何人哉?”是专题展中关于甲骨的一个特展。展览以100余片甲骨、复原的甲骨坑与展厅艺术设计等相结合,详细讲述了“子”祭祀、田猎、宴饮等方方面面的生活,生动还原了商代“王子”的形象。同时也让观众穿越时空,阅读3000多年前的第一手史料,赞叹中华文字的魅力。

借力科技手段,讲好殷商故事

记者

近年来,科学技术成为考古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馆如何借力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岳占伟:新馆通过采用大量科技手段,增强与观众互动,打造高水平的原创精品展。

沉浸式数字展厅“又见天邑商”借助裸眼3D技术,让文物、文献、甲骨记载与数字技术虚实结合,以武丁自述的形式,再现大邑商的生产生活环境及武丁的事迹。在“伟大的商文明”的序厅,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代珍贵文物借助裸眼3D技术集中展现。这些文物的艺术化与动态化展示,憨态可掬,活灵活现,让人们可以沉浸式感受商文明的伟大魅力。

为了丰富互动方式,我们将“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大方鼎进行了1∶1复制还原,不仅再现了它使用时的样子,观众还可以上手触摸,以指尖的触感感受3000多年前的吉金之美。

此外,铸铜作坊的场景复原,主要采用了壁画、艺术展品设计、陈列展板、铅锭坑遗迹与铸铜模范芯等文物以及数字互动屏等多种展陈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商代铸铜的流程与环境,让观众不仅能感受到商代手工作坊的工作氛围,同时对商代高超的铸铜技术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拍摄展品。 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记者

殷墟博物馆新馆筹建花了3年多时间,它的建成对于殷墟遗址保护有何意义?

岳占伟:殷墟博物馆新馆,是殷墟近百年丰硕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在致敬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者,也是致敬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百年辉煌。同时,它的落成也意味着殷墟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站上了新起点。

新馆承担着展示、传播商文明的责任,是连接考古发掘、科学研究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桥梁,同时也承担着向社会公众展示殷墟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殷墟遗址整体分布范围、遗址区域保护规划与成果的社会教育功能。

新馆还是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文明殿堂。这就要求我们讲好殷商故事,让更多人走近甲骨文和文献中的大邑商,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尊重文物、尊重历史,树立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章音頔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好看,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