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崇州·青听崇州 | 第6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寒食”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我国传统的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销声匿迹,直到宋元时期,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并融进了寒食节的习俗。

寒 食 帖

青听崇州》第6期

和崇州市蜀城中学高2022级代梦菲同学

一起分享诗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食节的意思是禁止烹饪,只吃冷食的节日。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节日,它但是却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在众多的节日中,只有寒食节是用食物来命名的节日。

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只差一天,而且清明节也是祭祖的节日,人们便把寒食 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体了,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一个寒食节。

但是在古代,寒食节这天可是有很多的习俗:禁火吃冷食、祭扫先祖、踏青、插柳、荡秋千、蹴鞠、牵勾、斗鸡、咏诗等等,可以说节日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食节是一种文化活动,人们会借用诗歌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有些诗作也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寒食帖》,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第三年的寒食节时,他触景生情、文由心起,挥毫泼墨、尽兴书写,创作了《寒食帖》这幅珍贵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称为三大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食帖》现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最早是被我们崇州先贤张浩所收藏,珍藏于崇州老家的善颂堂。《寒食帖》是苏东坡被贬黄州以后的第三个寒食节所创作的。当时他心情非常寥寂。苏轼的作品,无论是诗还是作品,都是比较随性而为 。

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大诗人、学者黄庭坚正在四川青神。而张浩和黄庭坚是世交,张浩来到青神请黄庭坚在这个作品上题跋,锦上添花。后来张浩将《寒食帖》带回老家(崇州)善颂堂珍藏起来。张浩去世以后,其后人不经意发现了珍藏的《寒食帖》,惊叹于这幅惊世之作。《寒食帖》是中华艺术的瑰宝,在它的传承和保护之中,我们崇州先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浩是《寒食帖》收藏第一人,《寒食帖》收藏的第一站正是崇州

◀请横屏左右滑动欣赏全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横屏左右滑动欣赏全卷▶

苏轼《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 苏轼《寒食帖》

《寒食帖》在书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它还具有巨大的文化内涵,它和崇州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2018年以来,崇州每年都会开展《寒食帖》纪念活动,旨在传承天府文化、再现唐风宋韵,纪念崇州人张浩首藏苏东坡《寒食帖》,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本期朗读者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梦菲

崇州市蜀城中学高2022级学生,校团委副书记

曾获崇州市优秀共青团员、崇州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 本期朗读者 -

我们倡导阅读

也希望更多人一起阅读

评论区点赞前3位的朋友

将获得“青听崇州”礼包

精美图书、限量版定制徽章

点赞截止日期:4月8日12:00

恭喜以下朋友获得新一期礼包

请于4月8日前(工作日)

到领取礼包

联系电话 028-82272267(吴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鸣谢

感谢新华文轩崇州分公司为本栏目提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气预报

预计我市31日晚上到4月1日白天

多云间阴,夜间和傍晚有分散阵雨

气温14~27℃

欢迎关注今日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