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和胜乡高标准农田4万亩提质改造项目区施工现场,多台大型机械往来穿梭,施工人员正忙着清理田间积土,破条整地,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5万亩。项目区全部采取大破大立,“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的整治模式,即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打破杂乱的地块界、打破混乱的渠沟路布局;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建设水利工程、统一营造防护林;将耕地重新分配。2024年11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全面完工。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建设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农高区)为引领,以耕地质量提升促进粮食稳产高产,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打出机制创新“组合拳”

走进巴彦淖尔乡村,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生态美的田园新貌随处可见,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效益好的粮食生产愿景变成现实。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巴彦淖尔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实施,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主抓,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30年十年发展规划、484万亩盐碱化耕地“改盐增草兴牧”示范工程规划,制定出台项目管理、竣工验收等一系列配套的制度机制。通过旬调度、月通报,逐级压实责任,形成工作闭环,构建起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工作紧凑、推进有力的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主题,动员全市上下从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产量、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创建优势特色品牌等全链条全流程用劲发力,通过大抓招商、大抓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强市。

坚持大破大立,集中连片。针对河套灌区耕地碎片化、盐碱化、地力等级低的问题,创新实行“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整治模式,大力推行“一户一田制”管理模式,竣工验收后明确运行管护主体,建管并重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为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巴彦淖尔市推进农村牧区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改革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

坚持机制创新,提高效益。市政府每年安排以奖代补资金5000万元,对当年项目建设成效好、建设质量高、建后管护到位的旗县区给予奖励补助,充分调动县乡两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市级统筹、旗县区和市直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农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嘎查村支书、苏木镇长、农牧部门负责人、旗县区政府六方签字选址立项,民主推进规划设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面对面宣传政策、一对一指导服务,组织农民外出观摩、示范带动,引导群众算清“投入和产出账”“当前和长远账”,做到“五同意”(同意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同意大破大立土地调整、同意出工和植树、同意社会矛盾自行解决、同意率达到85%以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强化激励考核,村民代表全程参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让种田更有科技范儿

在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和数字化系统,让农业生产不仅高质而且高效。园区按照“企业+基地+科研院校+社会化服务”模式运行。共包括12个片区,采用北斗导航无人农机播种、智慧灌溉、无人机植保等技术,推进田间精准种植管理。在推动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亩均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较对照区增产15%以上。昔日的盐碱沙荒地今日已变身为“新粮仓”。

巴彦淖尔市依托农高区这一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7家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发政为农高区战略顾问,共建河套灌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应用推广中心、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地力提升、盐碱地改良、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开展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行引黄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土专家自主研发的便携式滴灌设备,建成7个节水示范园区,总面积20万亩。柔性引进院士专家团队,研究集成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十余项,5万亩试验示范项目成为全国样板区,盐碱地改良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荣登“中国三农创新榜”。成功举办第一届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中国农大巴彦淖尔研究院在巴彦淖尔市挂牌成立。内蒙古成为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省区,将在巴彦淖尔市实施整灌域盐碱耕地综合利用试点60万亩。

为整区域推进作示范

“浇水用滴灌,施肥有水肥一体化设备,遮阳网、保温帘都是全自动的,瓜熟了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会有客商来收货。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我们农民发展智慧农业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杭锦后旗团结镇民治桥村詹春霞由衷感叹。

“这田光看着就让人觉得舒心,庄稼种在这样的高标准农田里,产量肯定低不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竣工验收后,临河区干召庙镇迎丰村村民尚奋平乐呵呵地说,“如今地块相连,大型农机可以敞开撒欢,种地轻松多了。”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巴彦淖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效应日益明显,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意愿日趋强烈,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具备整区域推开的条件。

2023年5月,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批复名单。今年,巴彦淖尔市抢抓国家新一轮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验示范项目机遇,统筹抓好规划编制、立项申报、协调争取等工作,整区域推进国家试点项目,计划用3-5年的时间,实施农田基础建设、土壤地力提升、深度节水控水、绿色农田建设、农田信息化建设、长效管护利用六大类19项工程,把全市1089.5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持续筑牢“河套粮仓”坚实根基。

2023年10月,巴彦淖尔召开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竞争答辩会,首次引入竞争机制,旨在选拔建设积极性高、能有效组织社会资本、工作措施有力、农民参与程度高和示范创新好的旗县区,开展整渠系、整镇、整村建设,为国家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蹚路子、作示范。

目前,巴彦淖尔市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21.19万亩,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盐渍降、土肥沃,亩均节水20立方以上,新增耕地1.5%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35%,粮食产能提高10%以上,土地流转收入每亩提高500元以上,亩均节约成本90多元,农户由过去的10-15块地变成1-2块地,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增强,带动全市农牧业发展基础持续巩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