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勐库的厂里,一位昆明茶商来找张老板。

老杨告诉他:张总出去看茶园了,我留下来看家。

聊了半晌,茶商了解到老杨是写文章的,看了老杨几年前写的文章后,他竟然开始忽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吨茶叶,实力雄厚

茶商吹嘘说:我有10吨普洱茶,都是山头茶,实力非常雄厚。

我的10吨茶叶,按照如今的市场价值,1000块一公斤的保守估计,10吨,10000公斤的茶叶,也是1000万的财富了。

但我的财富不止1000万,有的茶很贵的,保守估计,我的茶叶财富有2000万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杨一听,心想:云南茶老板,没个几吨茶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卖茶的。

有的做冰岛老寨的茶企,做茶多年,货真价实的冰岛茶都有几吨(中小树和秋茶居多)。

而这样的大佬,从不向人吹嘘自己有几吨茶叶。他知道,做茶,难的是变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茶,难的是变现

云南茶老板,说起茶叶,别说10吨,就算20吨,分分钟就能拉出来。但说到现金流,很多茶商,连10万块都拿不出来。

这就叫:身价几千万,连发工资都要四处周转。

能收很多山头茶,的确有实力。但如今的市场,能卖掉,才是真本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作商张老板2011年开始做山头茶,要论数量,仓库里10几吨临沧茶。而且,老张以前做原料批给同行,他对品质的把控更加严格。

可是,他那一大仓库的茶叶,虽然品质整体不错,但还是卖不掉。

原因是:高品质的古树茶,春茶产出来就被玩家喝了。库存茶里,性价比高的茶,也被卖了。剩下的茶,虽然喝着也不错,但没有性价比,根本卖不掉。

库存茶,除了故意存下来看转化的。在某种程度上,库存茶,是没人买单的剩茶。

产能过剩的市场,剩茶的结局:有价无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家说自己有几吨茶叶,那是为爱好买单,卖不卖无所谓。

但大多数茶企和茶商,把茶卖掉,变成现金流,才能支撑企业生存。

吹嘘没有卖掉的茶叶值多少钱,除了自我陶醉,毫无意义。

毕竟,员工要工资的时候,总不能真拿茶叶抵工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叫合作?

茶商两眼紧紧盯着老杨,继续忽悠:

我看你文章写的不错,我们也需要你这样的人,想跟你合作一下。

老杨的胃口瞬间就被吊起来了,忙问:怎么合作?

茶商一本正经地说:我给你提供平台,你写文章在我的号发,卖我的茶叶,茶叶卖掉之后,我给你3%的提成。

然后,茶商还特别强调一句:别人想用我的平台,想卖我的茶,我还不允许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杨有点惊讶,没忍住问一句:您一个月给我开多少工资?

茶商表现出一副很惊讶的样子,说:你20多岁的年纪,正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时候,我把我的茶给你卖,这种机会,在别处可是没有的。

老杨被惊得目瞪口呆,本以为,合作是利己也利他。但茶商这操作,分明就是要老杨白白给他打工,一块大洋都不给,还要说是为了老杨好。

这话脸不红心不跳地从一个茶老板嘴里说出来,老杨只能在心里嘀咕一句:人家周扒皮都是给工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吹牛,顺便把自己感动了

见老杨不来电,继续说:我们跟有名气的山头茶农合作,有8000多棵古树,这是很牛的资源,其他家没有的。

老杨点点头,表示赞同,但口算一笔账,古茶树是茶农的,只能租不能买,

有名气的古树8000棵,就算一棵古树产2公斤茶叶,1.6万公斤,16吨古树茶。就算包茶园是800一公斤的懂过之类的成本,也要1280万的原料成本。

吹牛之前,能不能先打一下草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杨看着这茶商,这么卖力地忽悠自己,要是他就此打住,岂不是没细看,又装出啥也不懂的样子陪他演戏,问:您还有别的资源吗?

茶商一副很认真的样子,继续说:我们跟大师合作,无论制茶工艺、泡茶方法,还是品鉴能力,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

老杨听他这么卖力地说着,也跟着卖力地点点头。

这位茶商最后总结说:我这么好的资源,茶园、工艺、品鉴,在行业都是数一数二的,我什么资源都有,你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做茶不久,去哪里找这种资源和平台。

我就缺人才,一个月能把我们的茶卖掉上百万的人才,咱们合作,这不是双赢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杨终于听出来的:你有的,别的茶商也有。你缺的,别的茶商也缺。

不同的是:他画饼也就算了,还一副为别人好的样子,顺便把他自己感动了。

卖茶多年,从未见过脸皮如此之厚的茶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