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我国汽车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各省市区的汽车产量来看,16个省市区前两月汽车产量超过10万辆,9个省市区产量超过20万辆。广东、重庆、安徽以超过30万辆领跑,其中安徽以接近50%的同比增幅强势进入三甲,重庆以近20%的同比增幅守稳第2名,上海以近14%的跌幅降至第5位。前两月取得12%同比增幅的北京虽暂列第11名,但随着小米汽车的火热发布,北京有望在今年接下来的汽车产量上实现快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重庆、安徽占据三甲,汽车产业大省开局有差异

2024年1-2月,9个产量超过20万辆的汽车产业大省开局有显著差异,产量同比增速起伏巨大。

广东以52.57万辆稳居汽车产量第一,但出现8%的同比下跌;受益华为系汽车火爆,重庆以超过19%的同比增速取得35万辆好成绩,坐稳产量第二的同时缩小了与广东的差距。更大的增幅属于安徽,同比暴增近50%使得安徽超过山东和上海位居第三,虽然有统计口径方面的疑虑,但安徽汽车产业的爆发态势为其全年开了个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上海、湖北等汽车产业大省均出现了10%左右的同比跌幅,与同比增幅高达20%以上的吉林、江苏对比明显。只有少量涨幅的浙江相对稳定,出现9%跌幅的陕西前两月产量滑落至20万辆以下。

第二梯队北京、河北表现优异,广西开始回暖

如果把前两月产量在10万-20万辆的省市区视为第二梯队,那么陕西重回第一梯队只是时间问题,头部车企在西安等地的布局建设使其有足够的底气调整。北京、河北、河南、广西前两月都取得了双位数增幅,如若延续下去今年前景可期。与辽宁的轻微跌幅相比,四川高达13%的同比跌幅需要重视,没有重要整车厂和生产基地落子,是成都汽车产业的一大隐患,目前看来难有改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汽车的火热发布,让昔日的汽车产业重镇北京看到了重返辉煌的希望,去年8月帮助小米汽车拿到资质,是北汽落寞之后北京汽车产业的一次大动作,目前看来成效显著,小米汽车一发布即实现大定破纪录,将使得位于北京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迎来长时间的产量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量10万辆以下省市区,亟需增加抗风险能力

前两月汽车产量在10万辆以下的省市区,天津、湖南、江西、福建尚可静待汽车产业链的布局建设逐步完善,除去天津形势稍好,其他省市区的同比变化悉数在双位数,内蒙古和海南出现了高达三位数左右的涨、跌,上述省市区的汽车产业并非其主导产业,在资源、区位、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因而抗风险能力较弱,未来或将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头部车企生产基地微调而出现有益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我国汽车产业今年前两月产销实现双增长,但实际上与2022年的同期数据有较大差额,在保持汽车出口量稳增的同时,在国内市场如何继续吃下合资车、日系车乃至德系三强的份额,是头部车企需要进一步发力的重点。而且,前两月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似乎并未达到预期,亟待后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