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们不仅能学习压力比较大,就业压力也并不小。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现在本科学历已经不再那么吃香了。以前大学生十分珍贵,谁家要是有一位大学生的话,都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但是现在社会,几乎是本科生遍地走,研究生多如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本科生如果选择的专业还比较冷门的话,可能未来的就业前景还不如专科毕业生,毕竟专科生还有一技之长上。

而且很多本科生因为受到过高等教育的熏陶,思想还发生了变化,在就业的时候就像是“穿上了孔乙已的长衫”不愿意脱掉,也不愿意到基层的岗位上,做一些比较基层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很多学生就只能将自己目光放在铁饭碗的岗位上。但是这类岗位哪有那么容易考。有的学生不就业坚持考公考编,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新型啃老”的现象。

“新型啃老”悄然发生,父母尚未察觉,还四处炫耀子女有出息

小李大学毕业之后,本来打算去一所私企工作,但是父母建议小李回老家来报考公务员。小李的家乡是一所二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还算可以,又因为父母建议,小李最终放弃了就业,而是回了老家专心备考公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李本想着二线城市的公务员不会那么难考,于是和父母夸下海口,肯定第一年就能上岸,未来咱家就有公职人员了。父母听了也是非常高兴,顿时感觉脸上有光了,还和不少亲戚朋友炫耀自家孩子多么有出息。

不过第一年小李考公失败。小李认为是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于是管父母要了钱,报了培训班,还继续保证自己这一次一定能上岸。可转眼3年时光匆匆而逝,小李还是没能上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小李在家里待习惯了,也不想出去找工作,于是继续和父母表示自己今年一定能考上。

父母虽然有苦难言,但是也不好说什么,继续承担小李的花销。其实这种现象就是“新型啃老”。很多毕业生刚开始坚定信心考公考编,但是连续多年都没有上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在象牙塔久了的学生,已经失去了上班的动力,不愿意工作。而且因为年龄的增加,已经不再是应届毕业生的他们,更以失去就业优势为借口,继续在家里面啃老,还美其名曰备考。

很多家长一开始还没有察觉,沉浸在子女画的大饼中,到处炫耀孩子有出息,却不知道听到的人都在背地里面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就要规划好未来,也要学会及时止损

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就要规划好未来,也要学会及时止损

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很容易陷入到迷茫中,不知道未来要干什么。看到身边的都都在考研,自己也跟风考研。听到家长建议考公,于是转头又去考公。

但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最后不管是考研还是考公都没有成功。可见,学生们想要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在大学阶段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真的是自己有考公考研想法的话,学生们也要提前开始准备,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成功被录取。还有一点是,如果学生连续考公多年,一直都没有上岸,甚至连笔试都没有通过的话,真的要及时止损。

这证明学生就不是考公的料,不要继续执着了。如果直接就业的话,说不定还能有更好的发展,在岗位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未来还能选择跳槽,有更好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