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短剧作为近年兴起的网络视听文化新样态,发展势头强劲,既是社会各界行业内外关注的热点,也是敏感点。微短剧小程序是微短剧创作生产传播中最活跃的力量之一,业务覆盖了产业链各个环节,深度参与了产业格局的塑造。

为更好地促进微短剧小程序行业的转型升级,规范化发展,3月29日下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指导,第十一届网络视听大会组委会主办、北京点众科技承办,嘉兴九州文化和重庆麦芽传媒共同协办的“‘向上向善·提质升级’,微短剧小程序健康发展论坛”在蓉成功举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等相关领导出席此次论坛等,来自各内容平台负责人及制作方围绕微短剧小程序行业“向上向善、提质升级”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

杨铮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新生事物的微短剧小程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他强调,在微短剧小程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要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切实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审美趣向;二是提升精品创作意识,加快微短剧小程序由产品到作品到精品的提质升级;三是营造良好市场生态,坚持长期主义精神,形成各市场主体之间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

平台反哺·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短视频平台的是推动微短剧小程序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两者相辅相成,平台也理应承担起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会上,作为微短剧小程序主要产品载体的两大短视频平台——抖音、微信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题为“引领·反哺”的主题演讲。

巨量引擎广告短剧行业运营负责人张小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量引擎广告短剧行业运营负责人张小宝

巨量引擎广告短剧行业运营负责人张小宝在主题分享中表示,抖音平台在内容的审核、广告审核、生态治理等方面做了底线层面的搭建,基于在内容的合规化方面建立了更好的尺度标准。同时,在整个内容的引导层面,给予大量的扶持和反哺,如,优质剧目的合拍、投流层面的现金反哺、用户数据反哺创作内容等策略。

微信开发平台短剧行业负责人徐忠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开发平台短剧行业负责人徐忠斌

微信开发平台短剧行业负责人徐忠斌在现场表示,“微信开放平台最主要的责任,是致力于让一个行业在微信里能够更好地发展,生态变得更繁荣。”反哺行业,微信着力在平衡投放模式下的用户体验缺失,微信推出短剧播放器产品、内测小程序及视频号和公众号的联动等方式,降低行业成本,推动私域、公域的结合,让流量端、载体端、变现端形成一个闭环,降本增效,获得更好地发展。

转型在即,行业如何“蜕变焕新”

作为当前网络视听平台“新势力”,微短剧小程序行业当下内卷严重,从业者如何破局求变,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

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

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以“流量产品到内容作品的转变”为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行业的发展与人才密不可分,传统影视、MCN机构等大量专业行业人才入局极大“卷”起来作品质量。

陈瑞卿提到,点众在内容精品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如微短剧在文旅、品牌、教育等方向的探索。他以点众在春节期间的一部短剧《龙年大吉》举例,这部剧讲的是中国春节的一些故事,翻译后在国外上线,卖得非常好。

陈瑞卿说,微短剧要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是前景光明的选择,“可能有些尝试暂时没有达到预期,但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九州文化董事长汪家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州文化董事长汪家城

九州文化董事长汪家城在现场表示,九州文化以“淬炼精品”为未来的方向,在内容精品方面做了诸多尝试,比如,延长故事线让用户认可内容后再付费、强调故事要有社会责任感,获得用户共情等方式,获得了市场的正向反馈。同时,九州文化始终坚持以编剧中心制业务模式,深挖内容题材、坚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让编剧引领内容,真正创造出有好价值的内容。

麦芽传媒董事长何云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芽传媒董事长何云长

麦芽传媒董事长何云长在分享中同样提到“内容背后是创作者的人品”,创作者要对每一次的点击发送都心怀敬畏,因为作品不仅会影响用户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甚至改写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因此优质内容才更具生命力,即时性的情绪价值可以满足人们当下的精神需求,唯有有深度的内容能让行业走得更远。

“微利”时代 如何转型升级

艾媒咨询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行业的火热也造成了外界对这个还在初生阶段的微短剧小程序诸多误解,“暴利”、一个月“4亿”等传言甚嚣尘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一个圆桌对话环节,新腕儿主理人陈中作为主持人,与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映宇宙集团高级副总裁、总编辑夏晓晖、山海文化董事长周培金、嘉书科技董事长王小书、DetaEye联合创始人林启文,一共探讨如何“优化供给,突破瓶颈,微短剧小程序的转型升级”。

首先,面对行业“暴利”的认知,夏晓晖解释称,只有“爆款剧”才会被多数人看到,很多短剧的沉没成本其实也很高。他表示,随着优秀入局者越来越多,监管愈加规范,目前微短剧行业已经变成了一个“重资产”行业,大家都在各个环节“比肌肉,拼实力”。

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进一步表示,对于微短剧行业暴利的理解可能源于大众对于行业制作成本低而充值费用高的简单解读,事实上是版权、制作、出品和投流发行四个环节分享不到17%的毛利。

如此“微利”时代,行业该如何转型升级?李江从平台方角度列出了四条可选择的路径,一是坚持走内容精品化路线;其次是探索各行各业的微短剧+;第三是从投流付费模式向广告和会员付费的免费模式拓展;第四则是出海。

“卷流量”到“精内容”

随着行业发展逐渐规模化和多样化,可以看到微短剧行业所涉及的题材、类型、背景等元素不断扩充,数量攀升的同时各种主题和形式都在涌现,例如短剧+文旅,短剧+互动,短剧+品牌等等,越来越多的专业影视类人才也加入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二场圆桌论坛环节,娱乐资本论创始人吴立湘作为主持人,与原上慕光创始人严沛梁、高和影业创始人高亚麟、奇树有鱼短剧和网络电影业务VP李思文、花生热剧合伙人、总制片张兴昌、麦芽副总裁、短视频运营总经理杨光伟共同以“从‘卷流量’到‘精内容’,做终于制作的小程序微短剧”为题,探讨内容制作的未来方向。

严沛梁表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内容创作的未来或许会出现竖屏电影、竖屏互动剧等等,李思文则认为随着微短剧制作和类型逐步成熟,未来会向剧场化和品牌化发展,尤其是主流的类型和头部厂牌,短剧“出海”的前景也很广阔。张兴昌提出,AI制作的突破,或许会改变行业的大格局。

同时,高亚麟也表示,微短剧+是新的机会,探索“带着短剧去旅行”打造不一样的内容品类是2024年的新方向;杨光伟则认为,要以用户需求,回归大家的真实生活,贴近真实生活,从根源上去讲好一个故事

长期来看,微短剧本质上依然沿袭了各大平台“内容为王”的特质,在内容精品化已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想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依然离不开内容生命力的创新。

期待微短剧行业未来有光,星辰大海尽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