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活着多少种昆虫吗?

在上海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里,有没有新的珍稀蝴蝶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31日,“2024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启动,诚邀市民朋友一同揭开都市秘境的面纱,参与公众科学行动,绘制“上海昆虫家谱”,追寻翩翩起舞的“上海蝴蝶”,关注并减少“动物路杀”现象。

活动还将走进长三角,倾力打造“自然百宝箱,绿色长三角”活动,共同记录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科技馆自博馆展教中心副主任唐先华介绍,“我的自然百宝箱”是上海自然博物馆面向全龄段公众发起的,以走进自然、发现自然、记录自然为主要参与方式的科普品牌。项目开展8年来,线上线下有超过400多万人次的参与。

今年活动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为背景,聚焦城市动物,秉持公众参与科学理念,联合发起“上海昆虫家谱”“上海蝴蝶监测”“动物路杀调查”3个公众科学项目和“自然百宝箱,绿色长三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生态科普系列活动,通过跨界合作,打造链接“公众-职业科学研究者”的首个区域性公民科学项目聚合线上平台。

去年,自博馆就开展了2023年上海昆虫家谱活动,发动了300多个公民科学家,得到了6000多条昆虫的数据,最终结合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了129个上海昆虫新记录及变动,汇总成了《上海昆虫名录2023版》,收集了3090种上海昆虫。

上海自博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副部长余一鸣透露,据科学家估计,上海的昆虫远远不止3090种。“其实,今年已经汇总到了一些新的记录,比如在松江大学城发现的黑首安拟叩甲、嘉定南翔发现的棕足狭须甲蝇、嘉定新城发现的柿藓皮夜蛾,以及前两天在静安大田路发现的雌尖尺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家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发动更多的公民科学家们一起来探索自然秘境。今年,在昆虫家谱的基础之上,科学家发起上海蝴蝶监测的活动,希望能够做出一个上海蝴蝶分布小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我的自然百宝箱”将“城市昆虫”巡展、科学集市、卷羽鹈鹕公共艺术装置、自然联络员工作坊等优质的科普资源输送到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为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上海力量。

未来,“我的自然百宝箱”还将继续加强公众与科学的链接,着力完善公民科学线上平台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公众参与科学研究”新模式。推动更广区域自然资源共创共享,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可以走进博物馆来看标本、看自然,但实际上更多的自然生物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绿地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地。我们希望通过博物馆力量,引导大家更多地走到户外,去记录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不管是鸟类、兽类,还是小小的昆虫,你都可以去记录。这些记录在我们项目组的设计之下,帮助科学家产生一些科研数据。”

余一鸣表示,通过这些项目互动,市民会越来越多地认识身边的鸟类、兽类和昆虫,也会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我们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这个城市正在越来越变好,人和自然、人和生物正在可持续的互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