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斯大林都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但毛泽东对斯大林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曾称赞斯大林是“世界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但他也曾对斯大林干涉中共内部事务表示过不满。今天帝哥就来说说毛泽东和斯大林的一些故事。

毛泽东和斯大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和斯大林

斯大林比毛泽东大15岁,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他就开始关注毛泽东,他认为毛泽东与王明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扎根于中国革命实际之中。遵义会议后,斯大林开始默认毛泽东在中国党内、军内实际上的最高领导地位,毛泽东能成长为党的最高领袖,离不开斯大林的支持。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并很快逼迫苏联首都莫斯科,与此同时,日本也向我国东北地区增兵20个师,斯大林在全力对付德军西线猛烈进攻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东线的日本关东军。为此斯大林先后多次给毛泽东发电,希望中共出兵援助苏联,以配合苏联红军对付日本可能在远东地区的进攻。

1941年7月,斯大林第一次给毛泽东发电,希望八路军能出兵破坏华北地区的交通,并抽调若干旅或团摆在长城附近,以牵制日军。毛泽东却认为:“假若日本进攻苏联时,我们在军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很大。假如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有使我们被打坍,不能长期坚持根据地的可能,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的。”最终他以此为理由拒绝了斯大林。

此后的一年多里,斯大林又先后5次给毛泽东发电,希望八路军能出兵牵制日军,但毛泽东深知我军兵力少、武器装备落后,不具备和日军硬碰硬的本钱,始终坚持“只做战略配合,不作战役配合”。毫无疑问,毛泽东的考虑是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出发的,但八路军一直未能出兵华北,自然引起了斯大林的不快。

斯大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

解放战争时期,斯大林曾多次干预中国革命,毛泽东对此很是不满,他曾回忆说:

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打起仗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 1949、1950年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曾两次提出想要访问苏联:一次是在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毛泽东提出要到苏联访问,但斯大林认为如果毛泽东离开中国,将对解放战争不利,所以他建议毛泽东暂时推迟访问;另一次是在1948年春天,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毛泽东再次提出访苏,但斯大林担心会因此而得罪美、英,便再次以安全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斯大林在1949年11月12日发来电报,正式邀请毛泽东访苏。12月21日是斯大林70诞辰,毛泽东决定率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祝寿,并就两党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讨和签订有关条约和协定。

既然是去祝寿,又是毛泽东同斯大林第一次见面,当然要带些礼品去。为此,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办公厅选定和筹集赠送给斯大林的寿礼。

江青听说这个消息后,迫不及待地插手选送礼品一事,她曾在1949年夏天去过莫斯科,并受到了斯大林的礼遇和夸奖,她自以为她知道斯大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她建议只带些农产品和工艺品去,如山东的大白菜、大葱、大白罗卜,其次是绣有斯大林光辉形象的湘绣制品、景德镇陶瓷、浙江龙井茶、杭州刺绣、江西的竹笋等。

毛泽东和江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和江青

有一天,毛泽东问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出国带的礼品选好了吗?”

杨尚昆回答说:“选了一些,江青同志正在帮我们一起选。”

毛泽东听后,脸马上沉了下来,他说:“赠送礼品,你们和外交部礼宾司选就行了,为什么要江青和你们一块选?不要让她插手,她也不懂,你们选定后,让恩来定就行了嘛!”

杨尚昆解释说:“江青同志刚从苏联回来,对情况比较了解。”

毛泽东却生气了:“你们怎么非要让她插手呢?”

最终毛泽东亲自为斯大林挑选了两车的寿礼:一车江西蜜橘和一车山东大葱。这也是中国外交史上少有的“国礼”。

山东大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大葱

送蜜橘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要送大葱呢?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的阎明复后来解释说:“山东人打架的时候,给他们一根大葱,他们就歇手。共产国际时代,苏联做了很多工作帮助我们,但在斯大林时代,也做了很多对中国革命不利的事情。双方之间,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总有一肚子气。毛泽东是想用大葱这个方式来消气了。”

12月6日,毛泽东正式启程,他在西直门火车站登上了开往莫斯科的专列。出发前,他向汪东兴等陪同人员宣布了3条纪律:

1. 此次出访为秘密行动,对外不宣传、不带记者;
2.沿途各地可允许当地军政领导两人来车上看望,其他人不要来;
3.在中国境内沿途不下车,也不准向地方要东西。

列车开动以后,毛泽东见车上备有毛巾、香皂、牙刷、牙膏等物品,他立即让工作人员把东西收起来,然后从随身带的一个小布袋里取出洗漱用具,并说道:“我自己有,不需要公家另准备。”

毛泽东在专列外散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在专列外散步

毛泽东没有见过这样的高级火车,于是问铁道部部长滕代远:“这列车是哪里生产的?”

滕代远说:“这是美国送给蒋介石的,老蒋一次也没有坐过,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了,据说宋美龄坐过一次。”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

但当专列到长春时,由于气温在零下30多摄氏度,车上的暖气管子冻坏了,车厢内顿时有点寒气袭人。等车过兴安岭时,车厢内的温度已降到5摄氏度,毛泽东也有点搓手动脚了,他埋怨说:“这火车不是车厢冷就是拉不动,比老牛拉车还慢。你们还说是战利品呢,还是美国造的?”

过了一会儿,汪东兴向毛泽东报告:“主席,是不是车厢太冷了?恐怕还得忍受一会,因为暖气管子冻坏了。”

毛泽东听后风趣地说:“噢,是这么回事,看来美国人造的这些东西也不灵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修理暖气管,专列在博克图小站停了半个小时,但还是没修好,毛泽东不仅没生气,反而又开玩笑说:“那就赶快走吧,车都冻坏了,我已准备冻成冰棍喽!”

到达满洲里后,毛泽东一行换乘苏联火车。很快就到了饭点,车上的苏联厨师为毛泽东等人准备了西餐,毛泽东一手拿着西餐刀,一手拿着警卫员特意为他准备的筷子,问翻译师哲:“你们说这两样东西,哪种好啊?”

师哲回答说:“用习惯了,两种都好。”

毛泽东却说:“我认为筷子好:第一经济,不用多少钱就可以买到,不愿意买,用一根树枝或一根竹子削一下就是一双筷子,而且还反映了中华民族节俭的精神;第二大众化,中国老百姓都用它,富人不用,他们用的是象牙筷子,和我们说的有区别;第三轻便好带,不怕丢失,不用防盗。”

12月16日中午,毛泽东的专列终于到达了莫斯科北站,苏方为毛泽东举行了一个简洁的欢迎仪式后,将他安排住在莫斯科西南郊27公里处一个叫“姐妹河”的别墅里。

毛泽东到达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到达苏联

苏方为毛泽东准备了非常漂亮的弹簧床,但毛泽东看到床以后,却对卫士李家骥说:“你想办法把这个垫子给我撤掉,换成木板床。”

李家骥觉得不好给苏方提这样的要求,感到很为难,毛泽东于是对他说:“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我相信你能给我想个办法,你去找大使馆。”

这句话提醒了李家骥,他马上通知大使馆,下午4点,大使馆把木板送了过来,上面铺上了毛泽东用惯了的旧褥子、白床单,同时摆上了灰毯子、毛巾被、荞麦皮枕头。

苏方的工作人员对毛泽东的这一举动很是不解,他们认为弹簧床不是更舒服吗?师哲向他们解释说:“毛泽东同志有用自己被褥的习惯,这样才能睡好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这才知道这是毛泽东多年以来养成的艰苦朴素的习惯,不禁连声称赞说:“毛泽东真伟大,毛泽东太俭朴了!”

李家骥向毛泽东请示饮食问题时,毛泽东对他说:“你给我记住,要准备活鱼。如果拿的是死鱼来,你就把它撤回去。”

李家骥感到很困惑:为什么主席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在国内从不挑食,有时候还会吃剩饭,今天怎么了?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这个奇怪的要求,还得从年初说起。1949年1月31日,以米高扬为首的苏联代表团秘密来西柏坡访问。当时解放区的物资十分匮乏,但中央还是尽可能地拿出自己养的猪、鸡,还有滹沱河里的鱼来招待代表团。

毛泽东欢迎米高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欢迎米高杨

吃饭时,毛泽东特意对米高扬说:“尝尝我们滹沱河里的鱼,不知道跟你们的鱼有什么区别?”

米高扬却问:“请告诉我,你们这滹沱河里的鱼是死的还是活的?”

周恩来回答:“今天早上捞起来的时候是活的。”

米高扬追问:“运回来之后呢?”

刘少奇回答道:“肯定是死了呀!鱼捕上岸,很快就会死的。”

米高扬又说:“对不起,主席先生,谢谢您的美意,不过我们俄罗斯人是不吃死鱼的。”

这件事一直让毛泽东很不舒服,所以他才会提出“要求吃活鱼”,这无疑是对米高扬的回敬。

这天晚上6点,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毛泽东,毛泽东对斯大林提出,想经过中苏双方的协商,搞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但苏联方面一时没有理解毛泽东的意图,双方因此产生了一些隔阂,在此后的十几天里,关于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事宜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毛泽东和斯大林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和斯大林等人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的70大寿,在生日庆典上,斯大林特意安排毛泽东坐在他身边,尽管毛泽东的位置很抢眼,但因为条约的事情一直没有进展,他的心情并不太好,没有一丝笑容。

12月22日,毛泽东要求再次与斯大林见面,两天以后,在斯大林的别墅,两人举行了第二次正式会谈,尽管他们谈了5个半小时,但斯大林对于中苏之间的新约,依然只字未提。

斯大林的态度让毛泽东非常恼火,他索性闭门不出,躲在别墅里“睡大觉”。有天下午,苏联的工作人员来看望毛泽东,并问他最近休息得怎么样,毛泽东生气地回答:“我能休息好吗?我来难道就是给斯大林祝寿的吗?我来难道就是吃饭睡觉拉屎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中苏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会谈已经引起了国际舆论的种种猜测,面对西方国家捕风捉影的谣言,斯大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的立场也开始松动。1950年1月2日,他安排毛泽东发表一个答塔斯社记者问,以击破谣言。

毛泽东在答记者问时说:“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在这些问题当中,首先是现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问题,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问题,贵我两国贸易和贸易协定问题,以及其他问题。”

毛泽东的这番话,向全世界宣告了自己访问苏联的目的,中苏会谈也出现了新的转机。斯大林经过权衡利弊后,终于同意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月20日,周恩来带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到达莫斯科。经过谈判,中苏双方在2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以及由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与改造50个企业的协定。

中苏双方签订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苏双方签订条约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圆满地结束在莫斯科长达两个月之久的谈判与访问,启程回国。2月26日,毛泽东一行到达满洲里。在满洲里车站,苏方人员把斯大林赠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礼物——两辆小轿车转到了中国火车上。

斯大林送毛泽东的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送毛泽东的汽车

3月4日,毛泽东回到北京,中苏两国的关系也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后来毛泽东回忆这段访苏的往事时,说过这么一段话:“斯大林这个人,开头很不赞成,到后头我们坚持两次,最后他赞成了。可见一个人有缺点的时候,就是斯大林这样的人,他也不是不可以变的。”

1953年3月5日晚间,斯大林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郊外昆采沃的别墅中去世,享年74岁。毛泽东在得知这个噩耗以后,非常难过,据他身边的卫士回忆,那天毛泽东许久没有说出话来,他甚至连饭也不想吃了,只是一个劲儿地吸烟。

不过毛泽东本人没有去参加斯大林的葬礼,而是派出了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这并不是因为毛泽东不想去,而是在斯大林逝世前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为了调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一直在外地视察工作,直到2月底才回到北京,当时他的身体状况非常疲劳,显然不可能马上飞往莫斯科。

毛泽东虽然没去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葬礼,但还是到苏联驻华使馆进行了吊唁。吊唁结束后,毛泽东在返回的路上突然对秘书叶子龙说:“我不想再当主席了,想尽早从这个位子上退下来。”

毛泽东和叶子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和叶子龙

毛泽东之所以说出这么一句话,是因为他从斯大林的突然逝世,想到了“接班人”的问题,此后他开始有所调整和安排,如撤销政府党组干事会,加强计委的权限。不过对于毛泽东自己从主席的位子上退下来的考虑,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实现。

总的来说,毛泽东对斯大林始终坚持着“三七开”的态度,他后来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说:

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