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烧纸这种现象,在地球上各民族文明和各宗教文化中,可以说是中国独有,亦是道教独有。

烧纸在道教则有着更特殊的意义。道教的教义有“阴阳五行”的义理,万事万物都囊括归纳于其中,互相影响,产生复杂的运动和转化关系。而纸钱则浓缩蕴含了这种义理。

传统的纸钱,多以黄色白色为主,有些加上锡箔,就有了金的属性。

而纸钱多为竹叶或者其他农作物纤维所制,则具有了木的属性。

造纸,必不可少的是需要用水来做纸浆,其中则有水的属性。

烧纸必然要用火,烧完后剩下的纸灰则属土。

纸钱未烧之前是实物,属“阳”,烧完后部分化为无有,则属“阴”。

烧纸的烟灰飞向虚空,散归大地。则是从“有”还“无”。

可见,烧纸中就包含了“阴阳五行”的转化。

再加上,纸展开平面上的字与画,可以承载无穷的信息。

所以,在道教中,很多法术需要焚化符咒文疏,其基本原理即是借助自然中的这种五行运化过程,来感应天地人物,调动宇宙的力量。高明的修道之人,用焚化一张符作媒介,就可以产生种种神奇的作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力的灵验。正所谓“假我之有,以感通寂然不动之无也”。

而用焚化纸钱来祭祀,一定程度上亦是同理,人们焚化纸钱时,对之祈愿、祝祷所产生的力量,感应到灵界,即会幻化出 所需要的种种“物品”,正所谓此念感彼念。

有些做成金银钱币元宝的形状或者效仿货币图样,甚至扎成纸偶,房屋。目的则是满足安慰灵魂的贪执之念。

有些印上经咒神像,则是借神灵的法力来度化这些灵魂。

这些是纸区别于香、蜡烛等其他物品的特殊之处。

而在烧纸的过程中,猛烈的释放出来的光和热,则是用光明灼热的阳性能量去中和阴质鬼魂。使其快些随火上升,解脱沉沦地下的苦恼,获得新生的力量。

烧纸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现象,也是道教不可缺少的一个独特形式。具体究竟该如何看待烧纸,国人应当有正确的认识。

纸钱,又称冥币、楮钱等,是祭神祀的祭品。纸钱起源虽晚,但被民众接受后,就成为丧葬、祭祀仪礼中较为典型的“明器”,历千年至今而不衰竭。纸钱的使用有瘗埋在土、悬挂在木、抛掷在水、焚烧在火等方式。

其中,瘗埋从最早的货币殉葬一直都不曾断绝。王建《寒食行》有:“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至元七年,都省议得,除纸钱外,据纸糊房子、金银、人马、彩帛、衣服、帐幕、物,钦依圣旨事意,截日尽行禁断。

据《履园丛话》记载,自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后里俗稍以纸剪钱为鬼事。开元二十六年,屿为祠祭使,始用之以禳祓祭祀。然古人有用有不用者,范传正谓颜鲁公、张司业家祭不用纸钱,宋钱若水不烧楮镪,邵康节祭祀必用纸钱。有明以来,又易纸锭、大小元宝,黄白参半,与纸钱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