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比肩李嘉诚,却捐出300所学校,把自己捐成穷人的富豪田家炳

2018年,据不完全统计田家炳在中国范围内已经累积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捐建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间、医院29所、桥梁及道路130座,以及其他文喻民生项目200多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田家炳,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是你却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地方见到他出资修建的学校图书馆等。

香港有个田家炳,捐来捐去不知名,很多人笑话他傻,他却笑别人不懂他,拼尽半生的心血全部捐出去,不给子孙后代就算了,自己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经常感慨,有钱人的世界我们想象不到,田家炳,一个吃糠咽菜、住廉价出租屋的香港千万富豪,他究竟为何这样做?难不成真的是沽名钓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赘述于本文结尾

艰难的创业阶段

广东人都似乎很会做生意,许多兴起来的企业家都是广东地区的,田家炳也不例外,他是一位广东客家人。

每一个富豪的背后都有一段悲苦的人生经历,与其说是闯出来的事业,倒不如说是逼出来的,要么成功,要么饿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岁之前,田家炳是一位富家少爷,父亲突然因病离世,养家的重担就落到了他的身上,读书也被迫停止了。

九十年代初,中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国内没有市场前景,国外有前景,但是华人的发展空间却非常受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田家炳成立了泰安隆瓷土公司之后,就到越南推销,谁料,当时那里是由法国人统治,华人企业不仅受到地方剥削,还会面临政府压榨,处境非常艰难。

即使困难也要硬着头皮坚持,田家炳跟一位老乡合力顶住压力,凭借“质优价廉”的优势打开越南市场,最后成为当地最大的瓷土供应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幸的是,政局动荡,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汕头沦陷,好不容易打拼的事业就要功亏一篑了,转头就去了印尼工作。

田家炳注意到当地盛产橡胶,于是就成立了树胶厂与塑料薄膜厂,仅用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富豪,还在印尼完成了人生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自己事业有成,名利双收了,可是依旧记挂刚经历战火的中国,于是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1958年,田家炳放弃了在印尼的所有产业,带着家人回到香港定居,并先后成立了田氏塑料厂、化工厂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在屯门买了一片30多万平方尺的海滩,建造了一座巨大的人造革工厂,仅用5年的时间,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人造革大王”。

田家炳当时在香港与李嘉诚齐名,一起开创人造革与化工行业的领军人。

1970年,田家炳又开始到大陆进行投资建厂,在广州成立了田氏大厦,还开发了多处工业区写字楼等,成为有名的房地产大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香港经济正是鼎盛时期,很多富豪都极力扩张自家的商业板块,渴望坐上首富的宝座,哪里会有人嫌弃自己的钱多呢!

田家炳那时候已经是千万富豪了,企业也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与别的富豪截然不同的是,他却突然隐退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成名退专心做慈善

“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

田家炳面对外界的追问,终于说出了自己隐退的原因:前半生一直在追求事业,之后想要从事教育方面的慈善工作,很多合伙人对他的这行为表示不理解,认为他肯定是老糊涂了,有钱不赚,非要去填一个无底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炳始终认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人才就要注重教育,唯有教育才是兴国之本。

年少时,家里突遭变故,教育的半途而废是他一生的遗憾,打拼事业时,也深刻的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海外创业的时候,华人经常收到不公正的待遇,只有国家实力变强,海外华人的腰杆才能直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田家炳将自己的4座工业大厦卖掉,变现10亿元之后成立了“田家炳基金会”,每年的收入只用于教育公益。

你以为他只是卖掉了自己产业的一部分,那你就低估了他教育兴国的毅力与决心。

田家炳不仅自己做教育公益,还要求自己的儿子们将企业每年收益的10%拿出来做公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他正式开始了教育公益的第一步,先后成立了“保良局田家炳幼稚园”与在广东省大埔县建成第一家田家炳中学

田家炳将自己教育的重心放到基础教育上面,清华北大是好,但是中小学的整体素质不高的话,那也不会有好的生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的几十年里,田家炳一直坚守在公益教育的道路上,明明是一位身价千亿的富豪,最后竟然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穷人。

按照他当时的身家产业,明明是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却全部用在了中国的教育上面,近些年他先后建设了众多院校,尽管遭遇金融危机依旧没有退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香港富豪人人自危,纷纷将财产转移带海外,田家炳为了不影响已经动工学校的建设,竟然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田家炳此时已经78岁了,一向支持他的家人也都反对卖房子的事情,可是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早点进入到课堂,最后还是卖掉房子,换来了20多所贫困地区的中学。

谁能想到,香港有名的富豪晚年的时候竟然带着老伴住廉价的出租房,生活最大的支出竟然是房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亿富豪的“苦行僧”生活

毫不夸张的说,田家炳就是富豪圈的一股清流,名下没有豪宅房产,出门没有豪车接送,能走路就绝不做公交,珍惜生活中的一针一线,吝啬到超乎你的想象。

他时刻谨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深知生活的不易,浪费物品的时候,自己的心里就会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炳80大寿,家里人想要给他庆祝,他却以铺张浪费为由拒绝了,即使出门吃饭也会自己带一份盒饭,你吃你的,他吃他的。

一次采访中,记者看到田家炳的西装都已经洗的发白了,一问才知道是40年前的西装,袜子竟然还会有补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是从自己身上的一点一滴,一分一毫,节省出来一栋栋教学楼,一间间图书馆,一所所学校......

1993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基于田家炳这么多年的贡献,将国际编号为2886的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田家炳为了提前付清落实的项目捐款,卖掉了田氏广场,这可是核心物业了,为了建造学校把家业都卖完了。

田家炳在做教育公益的时候,不仅是出钱还出力,89岁的时候,不慎摔伤眼睛之后,忍着身体的疼痛,依旧到贫困地区查看院校施工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做一点小好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好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好。每个人做一点小坏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坏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坏。”

2018年,这位拥有大爱的先生去世了,他并没有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什么财富,却为全中国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百校之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复兴中华的时代重任,不以小家之乐为幸福,而以大家之乐为宗旨,中国为有如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民而感到骄傲。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田家炳老人已经去世6年了,可是他依旧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缅怀,致敬!

参考文献:

新浪网:田家炳星”璀璨夜空!捐助江苏18个学校,享年99岁,先生一路走好.

中新网:“田家炳星”的来历——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