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降本增效”成为职场的流行词汇,而多数企业将目光投向了人力资源成本。换个角度,这不就是变相裁员的说法吗?然而,裁员真的会带来效率的提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分享过他的经历:“我们的CEO在一次会议上提到,他观察到一个奇异的现象,原本100人在做的工作,如今裁减掉50人,剩下的50人却只在做25人的份额。这不合逻辑,为何人数减半后,产出却大幅下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言一出,网上有人戏谑提议:“不如再裁掉25个,这样领导就能清晰看到公司的真实状况了。这25人一旦离开,剩下的25人恐怕连极基础的工作也难以完成。”

这些看似玩笑的言论,实际上我亲眼所见。在一个20人的团队里,有一个大领导和4个小领导,大领导仅管辖这几个小领导,而他们则管理剩余的15个员工。

在这个20人的团队中,真正投身工作的只有15人,其他都在进行上层管理。这种状况尚能称之为高效,更有甚者,在一个10人的团队中,可能3位领导均无实质工作,这正是许多职场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人们对此产生了疑惑:领导究竟是如何做到在裁员时,只裁掉那些勤勉工作的员工,却从不触及那些摸鱼之人?

答案其实不难理解。勤勉的员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在老板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就,而那些游手好闲的员工却总能找机会在老板面前展示自己,这就给老板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只有在自己面前频频出现的员工才是真正的工作者,其他看似忙碌的员工不过是在敷衍了事。

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领导的真正能力。作为领导,你应该了解手下员工的日常工作,而不需要员工亲自来汇报。任务是由你分配的,你应当对此有所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合以上所述职场潜规则,我们不难发现,当公司开始裁员,往往会不经意间割掉“生命线”,导致企业运营陷入瘫痪。

现实中的裁员,并非针对能力不足者,而是一层层筛选:首先不能裁掉老板的亲属,其次是老板的亲信,再来是听话的员工……

经过这番筛选,剩下的在老板眼中可能是可有可无的人,他们就成了裁员的对象。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员工在支撑着团队的正常运作。如果核心成员被裁,企业不陷入停顿才奇怪。

虽说这些话直戳人心,但这正是职场的真相。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降本增效”应从无能的领导开始裁减。有句老话说得好:士兵再烂,领导不行,整个团队也会跟着不行。一个领导力不足的团队,最终只会导致公司的衰落。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证是乐视公司的情况。当领导层纷纷离去,只剩下一些基层员工时,公司竟然还有所盈利。这说明,当无效的领导离开后,公司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在于公司高层是否有勇气进行改革。

改革总会带来痛苦,我们都明白,当伤口发痒时,通常意味着它即将愈合。对于公司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然而,遗憾的是,多数公司缺乏这样的决心,宁愿将错就错,终究是时势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