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刘老师是在大一的‘C语言’课堂上,再次见面则是在大二的‘无人机机载设备’专业课上,不禁让我感叹,这位老师真就这么全能?”21级无人机专业学生胡杨春说道。

胡杨春口中的“全能老师”,正是四川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航空工程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负责人刘俊峰。

连续两年参加“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并获得二对二空战项目三等奖、对地侦察项目二等奖、对地侦察与打击项目三等奖;参加第六届国际无人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获固定翼第一视角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科普日暨成都市温江区航空航天模型科技体育锦标赛获纸飞机项目个人第三名、优秀团体奖、优秀指导老师奖;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无人机职业技能大赛获团体第一、优秀指导老师奖……荣誉的背后,是刘俊峰个人努力与实力的彰显,也是一名青年教师坚守教学一线,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教育情怀的生动体现。

三尺小讲台建起人生大舞台

2018年,还未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毕业的刘俊峰,来到四川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进行无人机和航模飞行表演,其间,在与学校继续教育处副处长查勇的深入交谈中,隐藏在他心中教育的种子发了芽。大四还没毕业,他便匆匆赶到学校进行实习,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教育生涯。“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时自己的选择,我依然无怨无悔。”刘俊峰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领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园开展航空主题科普活动

万事开头难,立志航空报国的刘俊峰,需要从站稳讲台开始。“刚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要快速转变身份。”那段时间,一有空,刘俊峰就会去请教教龄长、经验丰富的同事,像学生一样认真听课、做笔记,加强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学习不同老师的授课方法与技巧。此外,他还会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大到授课大纲,小到板书、站姿、语气、手势……并逐一反复进行练习。经历了一学期的实践和教学,刘俊峰这才慢慢适应了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刘俊峰先后担任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负责人、无人机技术工作室负责人和“梦之翼”航模队指导老师。无论拥有了多少新的身份,他始终未曾离开三尺讲台,并坚持为同学们进行授课。“只要与教学工作发生了冲突,我都会把其他手头上的事先放一边,优先保证教学。课表一经排定,就不轻易调课,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秩序。”

“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池的活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刘俊峰坦言:“一日不学,犹如落队之雁,必须坚持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唯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一颗鲜活的心灵”。从教以来,他既学习业务知识,又广泛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既向同行学习教材的处理方法、驾驭课堂的能力、研究问题的思路,又向专家学习,广读理论著作,多听专家讲座,领悟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无人机应用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仅是照本宣科,很难把概念和问题讲清楚、讲透彻。怎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一个个枯燥的概念讲明白,成为了刘俊峰经常思考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贯穿项目+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是他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刘俊峰的学生胡杨春告诉记者,大一学习“C语言”时,他曾面临无数困难,没有基础不说,还跟不上老师的讲课内容。“当我们将问题反馈给刘老师后,他立马作了相应调整,不再是纯讲述,而是根据课程安排,适当精简讲解内容,增加了相对应的案例代练。之后还会留时间给我们进行延伸拓展练习,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胡杨春表示,这样的教学方法自己很是受用,“知识点也都记得牢牢的!”弱化教材本身,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依据,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删除部分实例,补充部分基础知识,在教法上多采用实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刘俊峰教学成果突出、备受学生喜爱的一大原因。

在渴求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他人经验的同时,刘俊峰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及时总结与反思,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他带着思考与学习的心态对待工作,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让自己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俊峰在认真备课 四川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供图

是老师也是朋友 更是学生的引路人

4年教书育人生涯,刘俊峰虽不能算作“桃李满天下”,但也有“百花满园香”。无论学生的成绩好坏,认识的、不认识的,他都能平等相待,对他们关怀有加。“老刘”“刘哥”是同学们叫得最多的称呼,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刘俊峰还经常约学生一起去食堂和学校附近小吃街,或是周末一起去钓鱼散心。

在学校“梦之翼航模社”里,刘俊峰坚持指导同学们进行竞赛,其间会遇到“二维画图”“三维建模”“自制航模飞机”等诸多专业性问题,只要刘俊峰会的内容,他就会尽可能地给予大家帮助和指导。

得益于刘俊峰的悉心指导,许多同学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普日暨成都市温江区航空航天模型科技体育锦标赛纸飞机项目第四名、第五名;四川省无人机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技术项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无人机组装与调试项目三等奖……

每当得知参赛信息,刘俊峰就会立刻根据现有设备和经费进行预算,判断出是否适合参赛,再将信息通知到学生,并对有意愿参加的同学进行考核选拔,最终确定参赛人员。记者了解到,一次比赛从制作到训练,刘俊峰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完成备赛,甚至在暑假期间,他依旧以校为家、早出晚归。

“如果遇上酷热难耐的天气,我会灵活调整备赛项目的训练时间:一早一晚进行飞行训练,中途最热的6小时会在实训室里,制作备用机或是维修训练时损坏的飞机。”每天清晨6时30分,学校田径场上就会准时响起模型机飞行的声音,直到晚上8时,这样的声音才会消散。

有付出就有收获,无数个日夜的高强度练习,让通航学子在“2023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中,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等23所高校,500余名队员的同台竞技,并斩获电动滑翔机控制飞行项目机组二等奖两项、项目团队一等奖。同时完成国赛选拔评比,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同获优秀团队奖。

以行践诺恪守不渝 航空报国志存高远

刘俊峰的课堂和实训不光在三尺讲台,还在各个中小学校中。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四川航空文化进校园活动特邀表演飞手,刘俊峰积极探索青少年航空文化教育模式,向广大中小学生传播航空文化,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贡献力量。短短几年时间,刘俊峰就已在省内100余所大中小学内开展了航模飞行表演、航空知识有奖问答、航空器展览等航空主题特色活动,服务近10万人次。

同时,刘俊峰还十分重视带领学生走进中小学,在一次次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眉山天府新区第一中学,刘俊峰带领通航航模队的同学,为近3000名中小学生带去了一场生动的航空科学体验活动,航模飞行表演、航空器展示、航空知识科普等内容应有尽有。

“搭建线上资源库是现阶段我想完成的主要目标。完成之后,学生们就能随时获取无人机机载设备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完成实践运用。”据刘俊峰介绍,刚过去的寒假,他一直在准备线上资源库的搭建,并与教研室其他老师一起探讨课程实践内容,积极为本学期开设的《无人机机载设备》课程做准备。“本学期我将重点教授无人机任务载荷及改装的相关知识,同时加入无人机组装、调试、飞行、改装等项目的训练。

(四川工人日报 杨建强 万里红 四川工人日报记者万天月 骆寓言)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