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

“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

登上热搜第一并引发热烈讨论

新华社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社资料图。

这种咳嗽,不仅让人声嘶力竭、喘不上气,而且这种折磨可能绵延数月。

据国家疾控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1月1日至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死亡13例,报告的发病数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百日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的百日咳健康知识问答,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病程较长,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至3个月的咳嗽,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截图。

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在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带菌的呼吸道分泌物会排入周围的空气中,健康人因吸入一定量的病原菌而被感染。

下面这张图“揭秘”百日咳的整个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病率为何呈现升高趋势?

上海市疾控中心曾于2023年3月7日发文称,近年来,全球百日咳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2017年以来,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率显著增高。

针对这一趋势,上述文中解释了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率显著增高有多重原因,主要是四方面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由于目前我国使用的百白破疫苗仅可用于7岁以下儿童,7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暂无可用的预防百日咳的疫苗,但是儿童时期接种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其保护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这是导致目前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率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疫苗的筛选压力下,细菌的抗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逃逸的疫苗产生杀伤作用;

第三,检测技术的提高也是百日咳检出率增加的一个因素,在WHO和美国CDC的诊断标准中,PCR检测的结果能够用于百日咳的确诊。我们国家目前是通过对人群开展监测,主要基于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病原分析来诊断;

第四,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这也是造成疾病传播的原因之一。

专家提示接种疫苗和对症治疗

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邓继岿表示,百日咳的典型症状是“无热咳嗽”,即患者往往不发高烧,伴随痉挛性咳嗽和鸡鸣样回声。尤其是婴儿感染后,症状多不典型,易出现气促、呼吸暂停、呕吐等,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以免延误治疗

如何做好预防?健康知识问答还明确,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病和重症病例发生风险。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对于百日咳治疗手段,多名专家表示,目前推荐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轻症可以选择口服药,重症或者有并发症的需要住院治疗。

而对于如何缓解百日咳带来的咳嗽,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坦言:

一是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避免烟尘、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吸入,避免诱发痉挛性咳嗽的因素;

二是避免剧烈活动但也不能卧床不动,适当运动加强营养最合适;

三是避免过多刺激,进食、喂药等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时间,不要吃得过饱,进食后拍嗝,防止呕吐、误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报道,有孩子因为咳嗽太厉害,导致眼睛球结膜出血、眼周淤血,最终确诊百日咳。

典型的百日咳杆菌感染分为3个阶段:卡他期、痉咳期,以及恢复期。如果不干预,3个阶段加起来通常要持续100天左右。

百日咳的并发症,以肺炎最常见,多见于新生儿及<6 月龄的婴儿,也可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动脉高压、窒息,以及百日咳脑病。

不过,许多百日咳杆菌感染者没有症状。一项研究发现,百日咳病例的家庭接触者中,多达56%的实验室确诊感染者没有症状。

一般而言,婴幼儿症状较重,容易引起并发症和死亡。而长期咳嗽也可能导致儿童、青少年和成人长时间无法上学或工作。

中医“同病异治”巧应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继朴说,在中医看来,百日咳的核心病机为外感时疫,内蕴伏痰,时邪与伏痰搏结,阻遏气道,肺气上逆而为病。因此,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泻肺清热,化痰降逆,临床分为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期论治,多用中药汤剂治疗。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具有‘同病异治’的特点,能够根据各人的不同体质实现个体化治疗。”周继朴说,百日咳病程可达2至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1个月左右就可痊愈。当出现痉挛性咳嗽时,患者应及时就医以防加重甚至产生百日咳肺炎、百日咳脑病等并发症;病情严重时,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让患者更快恢复。

专家提醒,预防百日咳重在维持身体免疫力不降低。例如,在季节变化时合理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注意手卫生、居室通风,在传染性病原体较多的环境里注意清洗鼻腔,在人员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饮食有节,避免内热加重招致外感。

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新华社 澎湃新闻 新浪微博 宁波日报

编辑 | 胡兴家

审核|吴奇林 胡孟才

慈溪·智造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传播风险加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传播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