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文人对于沦落风尘,但是又特别有才华或者情操高尚的女子,总是有着特别的情怀。所以名妓,有时并不仅仅是风尘女子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和想象。提起名妓,我们容易想到李师师柳如是,陈圆圆等等,其实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名妓是钱塘苏小小,至今杭州西湖仍有她的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小小生活在南北朝南齐,祖上曾在东晋为官,家道中落后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的商人。苏小小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得娇小,所以取名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因病去世,小小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也还算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她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水间。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想要一睹芳泽,苏小小开始自然是不屑一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南朝《苏小小歌》

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然而阮郁是官宦人家的子弟,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歌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认为有辱家门,于是派人把他带回了金陵。苏小小整日期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幸好她是一个比较洒脱放达的女子,寄情于湖水之间,她渐渐把这段感情埋在了心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苏小小坚守本心,但是总有些无赖浪荡之子垂涎她的美色。这一天在西湖边上,苏小小就遇到了城中有名的浪荡子,浪荡子多次要把苏小小迎娶回家,这次准备用强硬的手段。正当危急之时,一位书生拔刀相助,救了苏小小。

后来苏小小知道这个书生叫鲍仁,是准备到金陵应试的。鲍仁是一个寒门子弟,连赶路的盘缠都凑不出来,苏小小得知后倾其所有,给鲍仁凑足了盘缠。两人虽然互相倾心,但是都没有表露心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看这个名字)因公事来到钱塘,听说苏小小的才名。但是因为身为官员不好亲自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不阿附权贵啊,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

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孟浪赞佩不已,没有再过于逼迫这个弱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红颜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临死前苏小小对贾姨说,:“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和这片湖水相伴。”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准备来接苏小小一起赴任,却赶上她的葬礼。

才子佳人的故事往往都只存在于美好的想象中,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山水之于小小,犹如小小之于我。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有机会到西湖游览的游客,可以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