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柴荆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既是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责,也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近年来,随着新市民金融服务内涵的明确,以及对做好相关工作要求的细化,汉口银行下辖长江新区支行通过打造金融服务新市民常态化模式,在实践中认真践行“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千家万户”的初心使命,围绕“模式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搭建“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汉口银行实践。

“四个创新”以“心”暖“新”

创新服务架构。该行以新市民金融服务为中心,赋能辖内3家营业网点,构筑以点相连、以线相接,纵横联动,立体协同的金融服务网络;探索“金融+”外延服务模式,与长江新区组织部、长江新区人社局同向发力,积极筹划搭建新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引入新市民集中的武汉长江新区人才发展有限公司,以定制化方案,融合“信贷支持、结算便利、资金增值、赋能便利”四轮驱动,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成就新市民更多可能。

创新服务方式。该行通过“外卖式”“管家式”“陪伴式”的服务,通过“一对一”限时上门服务,让“客户需求端和银行供给端”有机统一,将“汉口银行所能”和“市场客户所需”无缝衔接,帮助新市民生活、金融服务“马上想要、立马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口银行工作人员进企业开展业务现场交流会

创新服务内涵。围绕“普惠授信、特征授信、综合授信”“三阶段产品”逻辑,在“线上速度、线下温度”上融合发力,将普惠金融服务深度融入“衣、食、住、行”,细分群体特征,深挖客户需求,围绕“新市民·无界信用卡”“新市民贷”“白领贷”等多种新市民专题产品开展金融服务工作,使得新市民金融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程陪伴”让新市民“幸福一生”。

创新管理路径。细分全流程服务、调查办理、审查审批等环节,将业务流程切片化,变“一手清”为“流程管控”;探索专业队伍、专营机构模式,“专、精、尖”做好服务,达到“标准统一、流程统一、管理统一”,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提升队伍专业度,推出“快速上门、限时办结、日清日结、业务复盘、售后监督”管理机制,打造一支“懂客户、懂产品、懂管理、会服务”的专业化队伍。

服务质效“走新更走心”

按照上级监管单位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要求,围绕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标,不断建立新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

持续探索金融服务+的外延服务。探索“金融+”的外延服务模式,与长江新区组织部、长江新区人社局同向发力,搭建长江新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引入新市民集中的武汉长江新区人才公司,专业队伍以定制化方案,融合“信贷支持、结算服务、资金增值、赋能便利”四轮驱动,服务新区人才资源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口银行携手街道开展3·15普法教育主题宣传

服务效率更加提升。积极构建“外卖式”“管家式”“陪伴式”的“三式”服务模式,以服务提质。“外卖式”服务建立全流程服务机制,通过“流程化”提高业务受理效率,“一对一”限时上门服务,客户信贷业务受理,从原来以天为单位的限时服务,调整为以分钟为单位。“管家式”服务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定制化方案,解决客户金融需求。“陪伴式”服务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优势,找准重点服务客群,大力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建立健全“全程陪伴”产品体系,培育扶持新市民入驻城市全过程。

服务主题更加多样。常态化开展以“服务新市民 金融伴你行”为主题的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活动。通过设立金融服务咨询台、张贴宣传海报、摆放宣传折页、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公布消费投诉渠道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深入企业、单位等,开设新市民金融知识小课堂,向群众现场宣传新市民在创新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相关政策及金融服务,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非法集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金融知识。

服务矩阵更加丰富。依托二维码收单业务,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填补线上渠道空白。在辖内商家张贴“一对一客户”服务码,把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围绕银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新市民需求侧管理。通过“线上速度、线下温度”融合发力,围绕客户特性,形成“定制化”产品方案。

服务效果更加凸显。为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结合新市民群体特征,向其提供“白领金”“新市民贷”等线上信贷产品服务,减少客户线下服务次数;持续精准对接新市民金融需求,开展贷款利率优惠活动,不断增强新市民消费信贷产品获得感。

下一步,汉口银行将积极持续深入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搭建银行与政府各职能部门建立新市民金融服务信息共享机制,共享新市民公积金、社保、医保、民政、不动产等信息,有的放矢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目标,在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获得感、可得性上下功夫、提质效。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