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稳住自己,你就赢了。”

还有人说:“穷得稳定,啥用都没有。”

任何一种道理,都有利有弊,都是在一定的尺度之内。

作为一个家庭,努力打拼,就是为了一份稳定的生活。

可是,过于稳定的生活,却会让家庭变废。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稳定的根本,是为了整理一番,再一次出发,若不是,就得反思和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家,生于忧患。

诗人杜甫,出生在一个公务员家庭,小时候无忧无虑,还能和朋友游山玩水。

直到父亲过世,家道中落,他才发现自己需要奋斗了。

拼命读书,然后去科考,这是杜甫的最佳选择。但是连续几次科考,都落榜了。

家越来越穷,仕途也一直不顺,杜甫陷入了焦虑之中。

好不容易做了一个管兵甲器仗的小官,却迎来了安史之乱。他急忙从长安赶回奉先县探望妻儿。

推开家门,没有妻子的迎接,也没有邻居来道贺,只听到妻子的哭泣。

原来是儿子饿死了: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战乱还在继续,下次科考没有定数,杜甫决定带着儿女去蜀地,在朋友的帮助下,建立草堂。虽然日子清苦,但是一家人稳定下来了。

后来,杜甫还带着家人一起承包土地,管理果园,熬过了多年,日子好起来了。

诗曰

:“仲夏流多水,清晨向小园。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

安顿好了家人,杜甫继续读书,用诗句记录时代,被称为“诗史”。他能和李白齐名。

虽然杜甫的小家庭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家人活得精神,在乱世中也能慢慢变好。

苦难带来了家庭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人的忧患意识,让人认清了形势,改变了家庭。

文学家泰戈尔说过:“总会发生些情愿与不情愿、知道与不知道、清醒与迷误的那种痛苦与幸福的事儿。但如果心里存在虔诚情感,那么在痛苦中也会得到安宁。”

一个家庭,总是稳不住,也就意味着一直在“追求稳定”。

这不是家庭无能,失败,是家庭一直在寻找出路,体现积极向上的一面。

在困顿之中,寻找出路,一次次折腾,总会好起来。

在平稳之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就像人在春天播种,憧憬着秋天的粮仓一样。

在家庭富起来之后,仍旧让儿女吃苦,感受贫苦,那就是最好的教育,避免了败家。

在平稳的社会里,努力读书,提升家人的认知,一旦出现了动荡,那也能趋利避害,不困在当下。

在今天,考虑百年大计,多观察社会,就有了趋势判断力,能够让家庭越走越远,并且是顺风顺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家,死于安乐。

在《儒林外史》中,有一个叫杜少卿的人,依靠祖上留下的财产,过得很滋润。

他很喜欢读书,也很侠义,愿意帮助穷苦的人。

他认为,科考是没有什么用的,做官也是麻烦,怕得罪上级,怕治理不好地方,这是两头受气。

他说

:“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好几次,有人举荐他去做官,他用手帕抱着头,通过装病等方式,避免了举荐。

他也反对三妻四妾,守着枕边人到老。

他说:“《诗经》上《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财富慢慢减少,夫妻也只能搬到老屋居住,并且吃了这顿愁下一顿。

一切都很稳定,但是日子却过不下去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有。

作为70后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定很羡慕村里的“万元户”。他们家有一万元存款,可以过上令人羡慕的日子。

一晃就到了今天,家有一万元,算是穷人了。

作为打工人

,一直在流水线上打螺丝,每天都很有规律,每个月都准时发工资。但是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富起来。

毕竟工资太低,不如那些岗位高的人。

作为老实人,

做什么都求稳定,就变成了墨守成规的人。机遇一次次从身边溜走,而自己却只能捶胸顿足。

有同学邀约你去城里投资办厂,你认为风险太大,拒绝了。过一阵子,同学成功了,是百万富翁,你就遗憾了很多年。

作为父母,

你不让儿女去外头闯一闯,只是把儿女留在身边,认为天伦之乐最幸福。儿女就只能坐井观天,和同龄人的距离越来越大。

作为儿女,

你守住父母的财产,什么都不干。就是金山银山,也管不住你的一辈子。钱会贬值,财产会流失,要是吃喝奢靡,就会迅速败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春秋时,晋国出现了内乱。

韩、智、赵、魏等大家族,都要争夺君王的位置。

公元前575年,晋厉公决定攻打楚国,以此推动晋国迅速稳定下来。

大臣范文子说:“不能去打楚国啊。正因为有楚国,时不时和晋国打斗,几大家族才一致对外,内乱才没有到极致。”

晋厉公不听劝告,派兵攻打楚国,并且大获全胜。

一年后,晋国被几大家族瓜分。

为了追求稳定,却变得更加不稳定了。这样的故事,耐人寻味。

哲学家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都要反复打磨,才能安定下来。

安定是相对的,打磨是永恒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