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小米SU7的锁单量和退单率最新数据公布,引发行业关注。根据【第一财经】报道称,截至4月2日凌晨,小米汽车的锁单量已达到4万。此外,据【车fan】的72小时快报显示,小米SU7锁单量在35%-40%之间,但退单率也有40%,这两组数据在行业中都是比较高的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奇怪的是,网上部分人只盯着小米汽车的锁单量或退单率其中之一,或是欢呼或是批判,令人不理解。

比如,一部分人紧盯着锁单量,一看达 40%,就高呼比其他车企厉害,随即高声赞扬:这充分说明了市场对小米SU7的认可度和关注度,也间接体现出“小米生态链”已经很成功了。对此,笔者实难认同。小米汽车成绩斐然,但这不意味着就可这般胡乱吹捧,不能用现在的单场次成功就证明整个生态很成功了。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这能否代表小米 SU7 产品力很强呢?并非如此,新车刚上市,尚无实际用户给出使用体验,无从谈起产品力顶多算是小米营销能力强,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好比开封的“王婆说媒”,她的视频火了,吸引了众多博主、网红前往打卡,而这些人只能算是“流量”,怎么能算作王婆要说媒的对象?不能,绝对不能。这便是网红效应,这么说或许会令部分米粉不悦,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小米汽车目前就是“网红产品”。

就像【车fan】的报告中说的,我颇为认同一句话:(小米SU7)消费者整体偏年轻,对网上信息比较关注,但对汽车行业了解不多,知道主流品牌,看重品牌和雷军个人影响力,周末女性客户比例出现明显增长,被外观颜值所吸引。

这不就是网红效应么,来那么多人,下那么多订单,好多并不是因为SU7产品力来的。新产品上市,未经市场洗涤、消费者认证,哪来的产品力?至于这车是否如雷总所说那般厉害,还需待首批用户使用后,方能知晓真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在苹果公司推出的头显Vision Pro上已经有过。在该头显未到达用户手中时,四处都在吹嘘,这将成为革命性产品。结果如何呢?

14天(苹果允许用户在购买后 14 天内退货)后,首批 Vision Pro 用户中有不少表示,他们将退回这款 MR 头显,退回的主要原因包括佩戴体验不舒适、感到头痛和眼睛疲劳。这个新闻,大家可自行搜索,有条件的还可上马斯克的X平台查看对应的果粉反馈推文。

所以,在没有真实用户说出真实体验之前,一切所谓牛X的产品,暂时都可被定义为“营销型”产品,不能算其产品力强。而真正吸引广大消费者抢破头排队体验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SU7 是小米的产品,是雷军雷总一直夸赞的产品。火了之后,这个产品受到更多人关注,而网红效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并非是 SU7 产品力强,而是雷军个人影响力以及小米的品牌力(我更倾向于说是营销能力)。所以我总结这就是“网红效应”,也正因如此,才会有 40%的退单率,否则不会这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一直盯着 40%的退单率,称如此高的退订就是“离谱”“差”,甚至以此来抹黑小米。对于这一批人,笔者认为纯属“无中生有”,纯粹是偏见、硬黑,毫无意义。

事实上,从小米汽车的订单规则来看,其大定与行业内的大定含义相差较大,它的大定基本上是意向金小定和已锁单大定的组合。其用户可在小程序或 APP 上进行预定,金额在 5000 元左右,而这个定金在七天内可退,只不过锁配置后就不可退了。若真要归类,这订单还应偏向于行业里的小定,所以这个 40%的退单率,真心不大。

再说了,一个新牌子刚上市就能有近十万的订单量,已相当可怕,即便扣掉40%也仍有几万的量,这是同行业车企没法比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小米目前的产能并不大。从订单交付周期来看,截至4月2日上午,小米SU7标准版锁定订单后,交付周期已延长至20-23周,Pro版预计 19-22 周,而Max版则延后至28-31周。据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车原本的4月生产计划约为5000辆,虽然目前已与供应商协商,提高生产能力,但预估产能爬坡仍需一个过程。

就这产能,先前订的人都提车开半年了,你的车还没下来,还不退订?这种车竞品又多,又不是狂热粉,等啥呢?所以,小米退单40%实属正常,并不反映小米汽车“差”,反而我还觉得这车太火了,小米高管估计都得去车厂拧螺丝,加班加点搞产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小米汽车的锁单量和退单率都在正常范围内,这两个“数值”都很重要,对小米统计市场反馈都有关键作用。但是,对我们来说,不必过分欢呼,更不可恶意诋毁。待首批用户体验后,便可知小米汽车究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