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主动脉缩窄一例

王文洋1 过梅1 刘喜旺2 王东披1 金悦1 胡瑶琴1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

通信作者:胡瑶琴

Email: huyaoqin@zju.edu.cn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9H150005)

患儿,女,10月龄,70 cm,7 kg, ASA Ⅱ级。因“发现心脏杂音1月余”入院。患儿1个月前因发育缓慢,于门诊就诊,听诊发现心脏杂音,B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无特殊处理,等待手术。近1个月来,患儿体质可,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哭吵后无气促发绀史,无胸闷,病情无明显变化。既往史: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3 kg,无出生抢救史。查体:HR 110次/分,上肢BP 110/73 mmHg,SpO2 100%,身材矮小,体重偏轻,发育迟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6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因患儿哭吵无法合作,未能测量四肢血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实验室检查:Hb 100 g/L,ALT 20 U/L,肌酐17 μmol/L,肌酸激酶-MB活性23 U/L,血气分析未做。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弓部及弓降部内径分别为5.1、6.6 mm,动脉导管未闭(内径7.6 mm,峰值流速3.0 m/s),室间隔缺损(肺瓣下内径6.1 mm,峰值流速3.7 m/s),主动脉流速增快(2.9 m/s),肺动脉高压(约59 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72%。ECG:窦性心动过速。胸部X线片:肺纹理增多,心影饱满。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心肺转流下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患儿术前留置上肢外周静脉,入室后未开放其他静脉通路,监测上肢BP 100/56 mmHg(哭吵),HR 125次/分,上肢SpO2 100%。麻醉诱导:芬太尼30 μg、罗库溴铵5 mg、咪达唑仑1 mg、依托咪酯2 mg,2 min后气管插管:插入ID 3.5号带囊气管导管,深度12 cm。经胸部听诊,双肺呼吸清及对称,予以嘴角处固定气管导管。容量控制机械通气:VT 65 ml,RR 24次/分。FiO2 35%,总流量2 L/min,吸入1%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超声引导下左桡动脉穿刺置管,行有创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BP)连续监测,麻醉5 min后ABP 110/42 mmHg,诊断患儿高血压,加深麻醉进行控制性降压,七氟醚吸入浓度调整至3%,15 min后ABP 108/41 mmHg,仍未明显下降。排除麻醉深度不足、动脉换能器故障等相关因素,考虑心脏可能存在血管畸形。测量下肢无创血压67/24 mmHg,再次测量仍未变化,考虑患儿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 CoA)可能,和心脏外科医师联系,进行右股动脉穿刺置管,下肢ABP 66/26 mmHg(上肢ABP 106/35 mmHg)。经胸和食管超声检查确诊该患儿合并卵圆孔未闭、CoA(图1)。确诊后心脏外科医师和患儿家属沟通,增加了CoA矫治手术。在心肺转流下直视下行卵圆孔未闭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动脉导管切断缝合、CoA矫治和主动脉瓣缩窄成形术。吸入2%~3%七氟醚、静脉推注芬太尼30 μg/h、罗库溴铵5 mg/h维持麻醉深度。心肺转流时间2.5 h,主动脉阻断、心脏停搏时间1.7 h,主动脉开放后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多巴胺5 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5 μg·kg-1·min-1、肾上腺素0.05 μg·kg-1·min-1。术中液体出入量:复方乳酸钠 100 ml,血浆40 ml,出血量20 ml,尿量30 ml,心肺转流术中液体量-40 ml,超滤量650 ml。术前上肢ABP 104~117/33~50 mmHg,下肢ABP 61~67/27~35 mmHg,术后上下肢ABP 80~90/44~52 mmHg,上下肢ABP差值小于10 mmHg,上下肢SpO2 100%,术毕到心脏重症监护室继续强心、抗感染、抗心肌炎症反应、利尿、降肺动脉高压等治疗。术后第2天拔除气管导管,第4天转普通病房,第7天恢复出院。半年后随诊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复查心脏超声:功能二叶式主动脉瓣,主动脉瓣口流速增快,三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主动脉峰值流速2.2 m/s,肺动脉峰值流速1.0 m/s),未做心电图、胸部X线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讨论CoA是一种较常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降部局限性狭窄,发病率3%~5%,自然预后不良。CoA常合并上肢高血压,临床上常因高血压或者上下肢血压差异大而发现。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未经治疗者10年内死亡率50%,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不到5%,术后10年后生存率93.3%[1]。

CoA在婴幼儿期表现为口唇发绀、喂养困难、反复呼吸系统感染等;在儿童期表现为活动耐受差,发育缓慢、易感冒、心脏杂音明显等;成年后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心力衰竭等。其临床体征多表现为发育迟缓、左心室扩大、于胸骨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或连续性心脏杂音、下肢动脉搏动减弱、上肢SBP明显高于下肢SBP。婴幼儿上下肢SBP压差>10 mmHg是其特征性体征。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 TTE)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在胸骨上方探扫,可见主动脉局限性或管状缩窄,常因患儿哭吵,主动脉血流频谱测量不准,易漏诊;心脏增强CT和MRI能够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发育情况、侧枝循环的建立等,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为直观地显示主动弓部的解剖结构。CoA通常需要与主动脉瓣狭窄、多发性动脉炎、动脉导管未闭做鉴别诊断。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临床工作繁重,忽视了一些临床症状和体征,如生长发育、股动脉触及;患儿哭吵,家属不配合,忽略测量或无法测量上下肢血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TTE在胸骨上方探扫,有骨质阻挡,主动脉常显示欠佳,测量时会可能出现较大误差;增强CT辐射和增强MRI噪音大、时间长,难以作为临床的常规检查[2]。

与常规先天性心脏病相比,CoA的麻醉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主动脉弓从右到左分别发出头臂干、右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右桡动脉分别来源于左、右锁骨下动脉;CoA位置多数在主动脉峡部和左锁骨下动脉远端。CoA患儿需要常规监测右上肢动脉血压,一方面,右上肢动脉来源于头臂干动脉,不受狭窄段影响,可以反映出头臂干动脉压力;另一方面,在CoA矫治过程中需要左锁骨下动脉结扎和翻转,会影响左上肢血压。CoA患儿还需要监测下肢动脉血压,在矫治时,常须阻断缩窄段上下端主动脉,为了保护阻断降主动脉期间脊髓及远侧脏器免受缺血性损害,采用低温进行脏器保护。同时应参考术前血压,术中将血压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因上肢高血压手术出血过多以及肝素化后脑出血;下肢血压不宜过低,避免肾脏、脊髓等因灌注不足出现衰竭;在非心肺转流下手术时尤为重要[3]。同时开放上下肢静脉通路更有助于循环管理。开放后缓慢升高主动脉压,减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必要时给予多巴胺和补充血容量,及时纠酸。

在诊疗过程中,若未及时发现CoA而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随着年龄的增长,局限段并未有所改善,反而梗阻程度会加重。一方面,CoA影响主动脉血管壁机械扩张,动脉压力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减少,导致高血压;另一方面,肾脏、脊髓血流灌注不足,反射性引起肾性高血压,颅脑长期高血压状态,出现动脉硬化。机体代偿性增加左心室收缩力和增厚左心室壁,主动脉梗阻更加严重,左心室逐渐肥厚、劳损,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多注重细节,比如患儿生长发育缓慢、股动脉触及、控制性降压;必要的诊疗过程不能省略,不能因为家属不配合就放弃测量上下肢血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等;不能过分地依赖心脏超声结果,患儿哭吵、胸骨遮挡都会影响测量;增强CT和增强MRI能直接显影主动脉发育情况。以上注意事项将有助于提高对患者CoA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略。

DOI:10.12089/jca.2024.02.024

排版发布 | 程孟微

责任编辑 | 张 伟

内容审核 | 万 茹

新青年APP 1.3版来了

 病例报道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主动脉缩窄一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病例报道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主动脉缩窄一例

麻醉学知识点全文检索数据库 ,欢迎关注! https://m.xqnmz.com/

新版APP更新内容:

1、全面优化内核,提高流畅度

2、首页增加视频、指南、讲座、招聘、资讯等专题,专题显示可自定义

3、增加恶性高热救援系统、医学公式、检验助手、AI翻译等实用工具

4、开放麻醉医护朋友圈,增加浏览记录、字体设置、夜间模式等功能

5、开放手机绑定,全平台支持手机号、微信登录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新版AP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新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