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集到综艺厘里演技飙升

在去年的热播剧《异人之下》中,数字人厘里出演二壮一角相关话题曾频频登上热搜,这也是国内数字演员首次参演真人剧集。其实,在《异人之下》前期筹备时,导演许宏宇就为二壮的选角发愁。因为在原著里,二壮是一位四肢残缺、要靠脑电波和外界交流的异能少女,天然带有虚拟和神秘的特色。主创团队原本计划用传统特效的换脸方式来做,但呈现效果不如预期。后来许宏宇得知阿里大文娱技术团队自研AI技术生成了超写实数字人厘里,便有了用数字人扮演二壮的想法。他表示,二壮靠脑电波和外界交流,AI数字人来扮演正符合逻辑,再一个是,当下AI技术火热,将其应用到影视生产可能会产生奇效。

虽然是数字人,但剧中的厘里同样具有真人特质。特写画面里,可以清晰看到厘里与真人演员交互时细微的表情变化、面部肌肉运动甚至眼神情绪的交流。全景镜头下,厘里身体光影和环境光的反射效果也与真人演员无异。

传统影视特效方式下,虚拟形象在肤质、光影和人物轮廓的平顺感上存在瑕疵,呈现效果也会失真,“按照厘里剧情的体量,传统特效技术至少要1个月才能完成,而数字人参演包含后期只用了一周。”优酷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呈现真人肤质,后期甚至去除了美颜效果。在导演许宏宇看来,最难的是要让数字人和真人演员有对戏感,包括眨眼、微笑、品尝食物时的肌肉变化等,都要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最终达到接近真人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综艺《盒子里的猫》第一期中,厘里沿用二壮形象,以出题官的身份询问黄渤、张艺兴等玩家是否愿意上传个人记忆到数字空间,以数字形式给亲人留念。尽管是首次参加综艺节目,但许多观众一眼便认出了厘里,纷纷在弹幕区留言“小姐姐好美!”“这是异人之下里面的二壮啊”。对于厘里的加盟,节目导演表示,《盒子里的猫》具有一定科幻色彩,所呈现出的平行空间、数字世界都与厘里的数字人身份完美契合,随着剧情的深入,还会考虑让厘里饰演更多角色。

相比于《异人之下》中的表演,厘里在节目中呈现出的表情和动作更加自然了,阿里大文娱工作人员表示,借助AI算法的优化以及在其他纪录片、短剧中的持续训练,厘里的“演技”正在不断提升。据了解,厘里参与的新纪录片《万物经济学》也即将上线,由其主演的科幻微短剧将于今年下半年播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虚拟拍摄成为先行者

“厘里已成为首个接入大模型的超写实数字人,能够实现自由对话,未来,其应用场景也将更加丰富。”阿里大文娱集团CTO郑勇如是说。他表示,能否提质增效、规模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衡量“应用级”新技术的重要标准,虚拟拍摄无疑是典型代表之一。“通过优化AI算法,优酷让虚拟拍摄的现场调试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0分钟。多场景的快速搭建、切换,也让虚拍场次的拍摄效率提升35%以上,更多创作者愿意主动尝试虚拟拍摄。”据了解,目前优酷正在拍摄的多部剧集中,虚拍部分占比最高已达到10%,未来在科幻剧中有望接近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前不久杀青的剧集《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就有八大场景应用到虚拟拍摄,包括树下雪景、日落湖边、废船墓场等特殊场面,这些场景如果实地取景将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对此,该剧的总监制陶昆表示,借助虚拍技术,相关场次的拍摄效率不仅显著提升,真实的现场感也让演员入戏更快、体感更好。他认为,除了降本增效,虚拟拍摄的更大的价值在于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它不仅扩展了潜在的地理和空间范围,更拓宽了创作者的想象空间。

目前,优酷也在北京、青岛、横店等多地建成数字化影棚,凭借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和服务能力,全面覆盖剧组的拍摄需求。“我们与硬件厂商合作定制开发了国内首个专用于虚拟拍摄的LED屏,在数控灯光、追踪系统的配合下,解决了光线亮不上去也暗不下来,以及虚拟拍摄不能拍动作戏等行业难题。”郑勇介绍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去年8月阿里大文娱与青岛东方影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字影棚,帧享数字影棚是当前国内第一个能实现LED数字背景拍摄、XR拍摄、绿幕拍摄、动捕面捕等全方位制作功能的数字化制作基地。阿里大文娱与东方影都首次合作的虚拟拍摄实验片《灯塔》也于去年10月全网发布。而列入2024年总台重点片单的电视剧《海天雄鹰》,也是在东方影都拍摄,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运用影视级超高清LED屏及虚拟拍摄技术的剧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和艺术要实现珠联璧合

从ChatGPT再到今天的Sora,技术发展的领域在不断延伸,迭代速度和效果提升都越来越快。郑勇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技术,一定是为艺术创作服务、以带来更多好作品为目的。

只有当技术真正解决了内容创作者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阿里大文娱集团技术中心副总经理许佳表示,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也是技术人和内容人的融合,只有经历过片场中无数次的沟通磨合,才能让技术真正完美地服务于艺术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创作者角度来看,许宏宇认为,过去特效大片需要大预算,常是大导演们的专属,而数字人等AI技术的应用,能让更多有才华的导演,在有限的成本内让想象力落地,用更好的技术,带来更良性的影视生态。同时,他也表示,是否使用数字人演员就和剧组选角一样,只有角色适配、人设合理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数字人技术再好,也不能为了用而用。“技术的背后是创意,创意的背后则需要我们以中华文化为基底激发想象力。”他希望青年导演能够勇于尝试新技术,创作出更多有“科技含量”的新时代作品。

郑勇表示,AI和新技术对影视行业而言,并不是要“取而代之”,而是要“珠联璧合”,成为艺术家手中的笔,帮助他们用更快的方式创造出更美好的作品,让艺术产业更加繁荣。“只有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我们才有机会打造影视行业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