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平遥古城的横坡村,近年来山清水秀、民生安泰,一切好似风平浪静。

突然,村民接连上山被蛇咬,百蛇盘踞狭小的山村,恐慌的村民赶紧上报求助。

可就在专家赶来前,数百条长蛇一夜之间“自杀”,尸体遍及山村角落,四处弥漫诡异的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蛇(已打马赛克)

专家费尽艰辛用幸存的活蛇试验,然而体长近1米的长蛇,却被一只小白鼠咬的伤痕累累,毫无还手之力。

百蛇“自杀”的背后究竟谁在作祟?老鼠怎敢反咬长蛇,究竟有何隐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蛇盘踞山村

2018年7月,横坡村刚迎来一场连夜的暴雨,山上青草野蛮生长,自然不乏飞鸟鱼虫等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横坡村

村民大多以放牧为生,家家户户都有几只牛羊,只要上山稍微“晚点”,就得走山路到另一处寻找合适的草食。

康国华收拾好镰刀,匆匆带着儿子上山割草,没曾想,这竟是噩梦的开端。

父子俩像往常一样勤恳割草,突然听到一阵稀稀疏疏的响声,儿子仔细辨别位置后,以为是好玩的蟋蟀,缓缓将手伸向草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国华父子

突然,一条长蛇迅速窜出,红黑相间条纹覆盖身体,头呈“三角状”,疑似毒蛇,猩红的信子疯狂甩动。

康国华的儿子年轻气盛,当场用镰刀挥向长蛇,不料被反咬一口疼痛倒地,小腿上留下两个猩红的血洞。

父子俩一路逃窜回家后,便将此事告知村民,可众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因为横坡村几十年来从没出现过蛇,即便有些年长的村民,甚至都只在电视上见过真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

受到调侃的康国华愤然离去,村民笑他“胆子忒小”,殊不知蛇灾正在降临。

两天后,村民康佳秀推门而入,却被脚下的情景,吓得满脑空白。

只见一条粗长的大花蛇蜿蜒在地,嘴里正幽幽吐着信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蛇(已做模糊处理)

好一会儿后,康佳秀才回过神来,抄起铁锹就要驱赶,可大花蛇身躯一扭钻进墙缝,从此再无踪影。

此后,接连有村民在家中被蛇咬,甚至有人在公路边被蛇攻击,小小的山村瞬间“群蛇盘踞”。

一例两例许是巧合,频频发生长蛇伤人,背后原因究竟是何?

亲眼目睹受害者被蛇咬的伤口后,“蛇灾泛滥”一事便成为横坡村的“饭后闲谈”,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人为报复”、有人认为群蛇出逃,灾难临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

村支书走访调查各家情况,可留在这里的大多为老人,年轻人早已外出打工定居,村庄出入人流量极小,不大可能本村人“纵蛇报复”。

众所周知,动物具有提前感应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可村民家中的猪、牛、羊都毫无动静,可见并非灾害临头。

自从康国华的儿子被蛇咬,短短不到一星期内,横坡村随处可见长蛇蜿蜒,墙缝里面、石头下面,甚至家中床底都有稀稀疏疏的异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蛇(已打马赛克)

曾经村民还调侃,康国华父子是村里第一个“见过活蛇”的男人。

可如今村民只觉一阵头疼,从前夜幕降临便关灯歇息的习惯,如今吓得不惜费时费力,家家彻夜灯火通明,全村都被蛇群搅得民不聊生。

为了保障村民正常生活秩序,村支书赶紧上报当地政府,请求派人协助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支书

当地政府听闻“蛇灾”二字,颇感诧异,但已有数个村民受伤,于是立即派遣专家组成调查组,火速开往横坡村。

看到专家组到来,村民仿佛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纷纷拉开裤腿,露出片片猩红瘆人的血洞,请求早日查清缘由,赶走泛滥成灾的蛇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组前来

起初专家以为村民夸大其词,将偶然的长蛇袭人,称为“百蛇盘踞山村”。

可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导向愈发诡异,专家也被蛇群密度,惊得一身冷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蛇消失

专家沿着孟山崎岖的山路搜寻数日,却没有发现群蛇盘踞的异象,甚至连一条蛇都没见到,难不成蛇成“精”了?知道专家组前来,纷纷潜逃隐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山

当然,这些只是玩笑话,可前日还在猖獗的数百条长蛇,为何一夜之间全部离奇消失?

村民康保德的妻子便是受害者之一,他对蛇群已经恨之入骨,主动带领专家进入深山搜寻蛇洞。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康保德很快就在山脚斜坡处,找到两个硕大的“蛇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蛇洞

康保德用山里的“土方法”,在蛇洞前面升起一堆篝火,准备用烟雾将蛇从洞中熏出来。

蛇对刺激性气味十分敏感,雄黄、硫磺等都是驱蛇利器,火和烟雾同样可以“逼蛇出洞”。

可直到最后一朵火苗湮灭,都没有一只蛇被烟熏出,倒是呛得康保德和专家连连咳嗽,众人只好暂时撤离此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能熏出蛇

整整两天过去,专家在山上一无所获,没有发现任何蛇的踪迹,再加上单位公务繁忙,准备驱车离开。

村民成群结队哀求协助后,专家只好暂时推掉单位公务,决定将“蛇灾”源头调查,从地理环境入手。

正当一切工作如火如茶的有序进行,从未发生事故的河边,突然传来噩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边搜寻

专家火速驱车前往,按照村民所言潜伏四周,静候“长蛇”到来。

不久后,草丛果然传出阵阵稀疏响声,一位专家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一抹鲜艳的身影,正是袭击横坡村民的蛇——赤链蛇。

赤链蛇,又名火赤链,虽然全身红黑花纹相间,显得格外妖艳瘆人,但其实属于无毒蛇,主要以鱼、蛙等小型动物为食,轻易不会袭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链蛇(已做模糊处理)

得知真相后,村民心中的巨石缓缓落地,纷纷自告奋勇加入“驱蛇大队”。

第二天,众人重整旗鼓上山调查,却看到毛骨悚然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蛇自杀

只见乱石之间,大大小小躺满蛇的尸体,姿势扭曲且僵硬恐怖,仿佛死前受到惨绝人寰的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间发现的蛇尸体(已打马赛克)

村民纷纷带着小孩离去,专家粗略估算至少有上百条之多!

与此同时,山坡附近、公路旁的水渠里,都发现大量蛇的尸体。

专家初步判定,蛇身并无腐烂迹象,保存相对较好,大致推算死亡时间为:48小时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发现蛇尸

群蛇暴毙,村民愈发恐慌,谁也无法保证死神会何时降临。

专家赶紧找来大量编织袋,将蛇尸全部带走研究,争取早日破解蛇群暴毙真相,从而顺藤摸瓜,查清山村突现蛇群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带走蛇尸

“群蛇暴毙”实乃恶性恐怖事件,科学便成为击碎恐慌最有力的重器。

时间紧迫,单位直接派出动物科技学院的宋博士,协同几位资深专家火速调查。

宋博士将蛇尸整理分类发现,里面大多为赤链蛇,少量为王锦蛇,正是村民所见蛇类,虽然体态凶猛,但都属于无毒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蛇(已做模糊处理)

宋博士初步推断,群蛇暴毙可能是遭遇大量天敌,比如被老鹰、狐狸等动物捕杀,立即展开解剖研究。

然而,这些蛇身并无伤痕,内脏功能正常,皮下没有发现寄生虫,体内未发现毒素。

初步推断,蛇群暴毙并非受天敌袭击,并非人为伤害,更不是自然死亡。可为何数百条蛇,会在同一时间凄惨身亡呢?

宋博士调查蛇群死因(已打马赛克)

剑走偏锋,蛇群“集体自杀”!

事实上,动物“集体自杀”确实曾有记录。

当年7月,云南凤凰山彝族人民在举办篝火节时,天空突然出现大量种类各异的小鸟,没等众人反应之际。

黑压压一片小鸟疯狂扑进火堆,烈火瞬间吞噬肉身,当晚惨叫响彻夜空,这便是当地盛传的“群鸟自焚”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迁徙模拟图

经专家调查,这些小鸟皆为“候鸟”,随季节性迁徙鸟类,比如熟知的大雁、家燕等。

这些鸟类为躲避大型猛禽猎杀,大多选择夜晚飞跃凤凰山,只能凭借月亮辨别方位。

不巧的是,当时凤凰山连夜暴雨、水汽充沛,傍晚气温骤降,整座山都被浓雾缭绕。

所以,这些候鸟误将“篝火”当作“月亮”,最终凄惨命丧火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候鸟误入火口(模拟画面)

专家猜测:“群蛇暴毙会不会也跟气候有关?”

可眼下最大的难题便是,漫山遍野布满蛇尸,很难找到鲜活的长蛇。

专家只好分成两组,一组前往河边搜查,一组调查地理气候。

小白鼠反咬王锦蛇

幸运没有眷顾蹲守河边的专家,一分一秒过去,始终没见到任何蛇的踪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博士发现的王锦蛇(已做模糊处理)

正当众人疲惫之际,宋博士突然疾步上前,一阵水花过后,成功捕获这条近两米的王锦蛇,随后再次捕获两条赤链蛇。

回到实验室后,宋博士将一只小白鼠放进笼子,静候王锦蛇的捕食能力,以便核查是否因气候导致蛇群异样。

可谁知,小白鼠竟然在“啃食”王锦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白鼠与王锦蛇(已做模糊处理)

起初小白鼠刚被丢进笼子,只敢瑟瑟发抖躲在边缘,见王锦蛇毫无攻击态势,小白鼠便四处窜动。

遭到王锦蛇“甩尾”驱赶后,小白鼠非但没有罢休,反而愈发疯狂,跃在王锦蛇背上啃食。

仅仅不到10分钟,王锦蛇已经伤痕累累。

这简直违反自然规律!

蛇类本就是老鼠天敌,会造成一定血脉压制,生性好吃老鼠的蛇,为何突然一蹶不振,甚至被撕咬的遍体鳞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白鼠与王锦蛇(已做模糊处理)

宋博士赶紧将蛇取出,以免被小白鼠活活咬死,这一幕若非亲眼所见,崇尚科学的宋博士绝对不敢相信。

留在深山调查的专家组传回消息,他们将横坡村附近的水、土、空气等进行检测,均无发现任何有毒物质。

此外,横坡村近年来大兴环境治理,荒山重现绿植,涓涓小流贯穿山间,气候阴冷潮湿,本该是蛇类的“天堂”。

无人为、无天敌、无毒害、易生存……蛇群到底为何暴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横坡村

为尽快查明真相,宋博士携众多专家再次深入孟山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相大白,煤气中毒

接连过去数日,村民愈发恐慌,调查结果却始终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宋博士突然注意到山间飘荡的“白烟”,隐隐察觉到一丝线索,或将打破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烟

随后,宋博士等人在山上破裂岩层处,发现大量奇怪的“石头洞”,缕缕白烟中夹杂一丝熟悉的化学气息。

甲烷!

宋博士用水浇灌洞穴,一大片水雾腾然而起,里面燃烧着高温的红色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缝隙中的火苗

若是放眼别处,兴许以为山林起火,但在山西屡见不鲜——煤层起火(地表煤层和空气接触氧化,发生自燃)。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横坡村并不像现在山清水秀,大片私家小煤窑挖山毁林、抽空地下水,导致环境极度恶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十年代小煤矿

村民之所以几十年没见过蛇,因为蛇在那时便迁徙别处,原因则是蛇对生存环境的高标准。

随着近年来环境综合整治,横坡村重新种植绿林,恢复自然生态环境,蛇群开始逐步迁回并繁衍生息,数量越来越多,偶有部分蛇混入村庄,实属常态。

煤气中毒,便是蛇群一夜暴毙的真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蛇尸(红圈内)

燃烧的烟雾中弥漫着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煤空气,这些顺势随风进入山间缝隙,经久回荡不散。

蛇类迁徙通常以洞为主,这些被它们视为“生存巢穴”和“迁徙通道”的缝隙,却让群蛇命丧于此。

而那些体能较强的蛇,虽然侥幸存活,但已经丧失基本的捕猎能力,这也是那只王锦蛇面对小白鼠,却毫无还手之力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概述图

真相大白后,宋博士将三条蛇全部返归自然,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整治,以便维护自然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蛇,这种生物众说纷纭,恐怖也好、冷血也罢,终究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近年来,种种原因导致蛇类数量骤减,鼠类数量飞速上升,造成疾病、粮食严重危害,甚至引发水火等巨大灾害,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蛇,正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核心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实照片易引人不适(敬请谅解)

令人闻风丧胆的毒蛇,其实本身毒液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对某些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因此,蛇毒能伤人,亦能救人。

但无论是否毒蛇,都对人类具有一定威胁性,在生活中遇到蛇时,一定要谨慎行事,以免酿成悲剧。

总而言之,每个动物都是生态圈中的一份子,各有独特的制衡优点,保护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愿地球永远多姿多彩、万物竞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