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3日,人社部网站消息,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任命徐畅为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任命吴玺(女)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任命霍小光为新华通讯社副社长

免去赵冰的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小光简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小光,1975年出生 ,中共党员,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文史哲实验班。同年进入新华社工作,担任总编室编辑,业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是新华社最年轻的特约研究员。

霍小光校友在文学院2015年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荣幸参加文学院2015年硕士、学士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见证同学们人生的这个重要时刻,祝贺大家圆满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业,开启又一段新的旅程。

16年前的这个季节,我走出了人大校园,走进了国家通讯社,成为一名新华社记者。我清楚记得,面试的时候,考官问我:你大学学到了什么?我回答,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不在于能说出多少名家名著、背出多少唐诗宋词,也不在于能写出几篇文章,我真正收获的就是四个字:“人文素养”。这是我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好多年后,有一次我和当年的主考官聊起来,他告诉我,我的这个回答,令他们印象深刻。

直到我在新闻记者的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历练成长,才更加体认到,正是所秉持的人文关怀,使我们对所从事的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作为新华社的记者,我们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人文的情怀蕴含其中,提撕着对人性光辉的护佑,对实事求是的坚守,对公平正义的捍卫,对发展进步的追求。

我1995年踏入人民大学首届文史哲实验班并选择了中文方向。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确立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做专业知识的掌握者和社会良知的承担者”这是我大学时代就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

这几年,我在新华社记者岗位上主要从事中央时政新闻报道,有幸见证了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记录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有条件思考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在跨越时空的坐标中,究竟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

一晃整整20年。回首往昔,可以说,我思想的源泉发端于我的大学,砥砺于工作的实践。

今天,同学们将要结束本科或硕士阶段的学习,有的要步入工作岗位,有的则将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而最终,你在课堂上所获得的一切,都必须拿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

估计大家还有很多学术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不少人生的困惑等待解答。如果你此刻有那么一点茫然,不必焦虑。请到实践中去寻找答案。仔细看一看实践向我们昭示了什么,这就是根据,这就是理由。

历史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它必须回答的命题,每一代人都要写下无愧于历史的答案。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图景,最波澜壮阔的实践,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微信公号上,看到黄克剑教授《守住生命重心》这篇短文。黄教授是我所敬重的学者和师长。我想就引用他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发言。

“年轻人立志要有历史感,不要为做官而做官,为做教授而做教授,为谋职位而谋职位,而要依历史标准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在历史认可的事业上有所寄托的人。”

与同学们共勉。

最后,祝文学院蒸蒸日上,祝老师们学术之树常青,祝师弟师妹心想事成。谢谢大家。

文学院1995级本科校友 霍小光

2015年6月25日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