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阳春时节,风和日暖,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为了弘扬晋源风筝非遗传统文化,展现学生的青春风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体验实践活动的快乐,近日,太原市晋源区第八实验小学特举办以“ 山水晋源 筝筝日上 ”为主题的风筝艺术节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9日下午,八实验邀请到晋源风筝非遗传承人杨元恒老师。花甲之年的杨元恒坚持制作传统风筝二十余载,经过不断潜心研究,他对龙类、软翅类风筝的制作有很深的领悟和呈现能力。风筝取材以竹子、麻纸、丝帛、无纺布等为主,再经过手工扎制和人工彩绘而成,工艺流程环环相扣、步步求精。杨老师不仅仅向学生介绍了晋源风筝的制作过程,还把晋源风筝的历史以及相关的习俗娓娓道来。太原晋源风筝历史悠久,春秋时期,赵简子在晋源修城筑墙,风筝是当时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明清时期,晋源风筝以硬翅类、软翅类、龙类、板子类著称。它融空气动力学、工艺美术学、气象学等为一体,代代相传至今,展现了太原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实验学子们细心地聆听杨老师介绍晋源风筝的工艺流程,观察晋源风筝的制作过程,感受晋源风筝非遗传统文化的精神,我们惊叹杨老师对待制作风筝每一个步骤一丝不苟,亲力亲为,同学们进行个人或组队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艺术才能,在制作的风筝上绘制图案和颜色,互相交流绘制想法和大胆创意,将晋源风筝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让古老的晋源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杨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放风筝是验证一只风筝品质的时刻,也是看“放”这一技艺高下的时刻。放飞一只风筝,掖、抻、扽、拽,每个动作要及时、准确、果断。

“筝”舞蓝天,一“筝”高低。放线、奔跑、牵引……比赛中,参赛队员们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鼓励,赛出了风格,赛出了友谊。草长莺飞,满目皆景。看,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与自信,相信自己的风筝定能飞的最高。只见他们三俩合作,放线的在前猛跑,托风筝的在后紧随,在欢呼声中,一只只美丽的风筝纷纷飞上了蔚蓝天空。奔跑的身影、开心的笑脸、舞动的风筝与蔚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受纸鸢文化的熏陶,释放压力、放飞心情。该校的风筝节艺术活动,让晋源风筝非遗文化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传承,让孩子们在放飞过程中磨练了坚强的意志,愿孩子们牵着线、追着风、迎接春天、放飞理想!

(责编 张丽 闫珊 通讯员 梁姝瑾 助编 祁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