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要测”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预制菜梅菜扣肉里使用“槽头肉”、淀粉肠中含有鸡骨泥等问题,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其背后往往也隐藏着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食品生产、保存、销售及后续各个环节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在食品特别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激素、兽药等抗生素或过度使用农药等,会直接造成土壤和水污染,并间接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转基因等单一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可能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加剧生态系统脆弱性。违规利用危险废物医疗垃圾生产日用塑料制品,会造成病原体、药物及放射性物质扩散和污染,在进行熔化、注塑、模压成型时还可能产生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气、废水。

在食品保存与销售环节,有商家非法使用甲醛或双氧水泡发鱿鱼、保存鸡翅等生鲜食品,利用孔雀石溶液浸泡小葱、蒜苗等蔬菜进行保鲜。这些化学品不仅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影响,而且可能随着食品加工被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污染。在被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中,微塑料颗粒、食物加热释放出的双酚A等都会影响人体健康,同时也不易降解,长期在环境形成微塑料,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吸附有害微生物、POPs和重金属等,促进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传播等。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当下和局部,而且会通过复杂的因果链条,对未来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系统性影响。因此,确保食品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多层面系统协同推进。

加强源头控制。对生产环节严格监管,减少违规及过量使用激素、兽药农药,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促进可持续生产,降低对环境的危害。严把食品加工环节的安全标准,杜绝滥用化学添加剂,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加强对食品储存、运输和销售的监管。优化食品供应链,杜绝通过浸泡甲醛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食品保存保鲜。倡导低碳运输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减少碳足迹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加强对食品包装的监管,推动使用可回收或生物降解材料,减少塑料等难降解物质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治理和垃圾填埋压力。

消费者的选择直接影响市场供应,因此要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通过教育及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健康食品和生态农业的认识。引导鼓励消费者选择包装简单的食品,提倡使用可重复使用或可降解的包装袋或自备购物袋,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动食品生产和消费的绿色转型。

鼓励科技创新和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食品污染物及激素农药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发展绿色包装和环保型食品加工技术,减少塑料污染。采用清洁能源驱动的食品加工设备,降低碳排放。利用数字技术构建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形成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 转载:须本号授权,有需要可后台联系小编

| 投稿: zhangshb@woyaoce.cn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责编 :不晚

| 关注我要测公众号,添加我要测小助手“测老哥”(celaoge1019)

| 备注“学习”进入检测员知识共享群

| 备注“行业”进入检验检测行业新闻分享群

| 备注“食品”进入食品领域行业分享群

| 备注“认证”进入认证领域行业分享群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和优秀同仁们近距离交流,快来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