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跨径桥梁是反映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钢结构桥梁自重轻、跨越能力大、抗震性能好,是大跨径桥梁的首选。钢桥的桥面结构通常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系,但由于钢桥面构造复杂,不仅造价高,运营中易出现两大病害: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危及桥梁安全;沥青铺装频繁破损,翻修成本巨大。上述病害是钢桥领域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为系统总结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组合桥面结构技术创新成果,与业界专家共同探索新时代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组合桥面结构技术发展趋势,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联合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大学、《桥梁》杂志社,依托江西于都胜利大桥举办此次学术交流会议。

会议详情安排如下:

时间:2024年5月13日报到,5月14-15日开会

地点:江西省,赣州市

会议主题、议题

主题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组合桥面结构技术

议题

1.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设计理论与方法

2.轻量化组合桥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3.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组合桥面制造与安装技术

4.桥面结构及铺装监测检测、评估及维修新技术

会议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内容

1.《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的发展与思考》

崔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2.《新型半开口纵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其疲劳性能研究》

王仁贵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3.《于都胜利大桥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

邹德强中国建筑五局市政公路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4.《胜利大桥新型开口肋组合桥面板研发与应用》

邵旭东湖南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所长

5.《提升组合结构桥面耐久性和轻量化的研究进展》

樊健生清华大学教授、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

6.《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冷粘修复技术》

胡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土木检测维护分公司总经理

7.《大跨度拱桥大长细比构件风致振动与控制》

周帅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创新研究副院长

8.《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多尺度智能监测技术及应用》

程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9.《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制造工艺及缺陷预防》

王建国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10.《免蒸养冷连接组合钢桥面板的研发与应用》

王春生长安大学教授

11.《钢桥疲劳问题:重要挑战、研究进展与工程实践》

张清华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2.《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病害评估处治体系研发与工程实践》

朱尧宇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13.《桥面系常见问题应对措施与思考》

王博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技术总监

14.《在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肋内焊补强技术》

高兴武汉锂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更多精彩报告持续邀约中……

参会人员

1.大桥管理公司及上级单位领导;

2.大桥建设专家组成员;

3.特邀研讨会专家和报告嘉宾;

4.大桥参建单位代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钢结构制造单位、材料供应单位;

5.已建成和在建大跨径桥梁与本技术领域有关的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单位代表。

组织机构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桥梁》杂志社

支持单位

江西省公路学会

协办单位

中国建筑五局市政公路设计院

湖南大学

湖南中路华程桥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桥梁》杂志社

参观介绍

1. 于都胜利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桥孔跨布置为40+40+168+40+40=328m,结构体系为Y型连续刚构—拱组合体系,单片拱肋布置。主跨主梁为钢梁,边跨为混凝土刚构,拱肋为钢箱拱结构,下部结构为混凝土桩承台基础。标准横断面全宽40m。

首用40m超宽桥面单肋拱梁拱组合桥桥型和原创新钢桥面结构,并以主跨168 m的单拱作为桥面加劲拱,整体体现宏大气势。为规避大跨径桥梁钢桥面易开裂、破损的共性问题,以及单肋拱横向稳定性控制难、超宽钢箱梁顶推施工难等困难,采取先梁后拱施工方法,主梁采用顶推施工,同时利用BIM技术预演辅助施工交底和进行碰撞检查,最终实现了超宽单肋拱桥的平稳安装。

2.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是展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的主题性纪念馆,系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展厅分为两层,一楼为长征出版物博览中心,二楼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展览基本陈列。主要陈列有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展览、长征文化展览、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历史展览。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获取会议通知

报名截止时间:5月12日

秘书处

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

李 冲 15001278629(同微信)

过 超 18701531461(同微信)

《桥梁》杂志社

谢豆豆 18701653751(同微信)

松 宇 18600266655(同微信)

联系人:李天颖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552183635

稿件投递

联系人:裴小吟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264041120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010-64282959-503

联系人:穆玉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8910480043

喜欢请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