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洵美,民国诗人。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个美名,喜欢资助贫困的学生。

只要找他,他一定会资助。他是个慷慨好客的人。

邵洵美原本不叫邵洵美,叫邵云龙。他对表妹盛佩玉一见钟情,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成洵美。

佩玉锵锵,洵美且都。出自诗经的一句诗,这就将两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潘先生》是项美丽连载于《纽约客》的故事集。项美丽是来自美国的女记者,原名是艾米丽·哈恩。项美丽是邵洵美为她取的中国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美丽的《潘先生》是以邵洵美为原型,尤其书里写到潘先生的妻子佩玉,那不就很明显嘛?

传闻邵洵美和项美丽有过恋情,但在《潘先生》中倒是看不出什么端倪,只看到项美丽作为潘先生和潘太太佩玉之间的友情。

在一个外国人眼里,中国人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什么都差不多,想得多,行动相对少,且模糊。

潘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潘先生家佣人多,多到潘先生自己都记不得有哪些人。如果让他辞退一些人,他就犹犹豫豫,说这些人在他小时候就在他家的人……总之,情面上不行。

潘老先生的钱庄破产了,许多债主都找到潘先生。潘先生想了个办法,承诺会还钱,还开了支票。不过,他知道支票是无效的,只是为稳住债主而已。

更重要的是他也没在支票上签字。原本这事就会这么过去了,没想到潘老先生曾经写信承诺会兑现支票。

潘先生觉得糟糕了,他的一手布局居然就坏在自己父亲手里,得还钱了。

几天之后,潘先生再次来到项美丽的家,高兴地告诉她:“一切都解决了。支票不用兑现了,因为老潘先生自己也不记得承诺要兑现哪些支票。”

项美丽对佩玉的印象是漂亮不自知。她认为潘先生不太开放,导致佩玉不太交际。虽然佩玉每周会去购物,可购买的东西又只会收起来忘了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美丽对佩玉有着恻隐之心。佩玉总觉得生了一个男孩不够,项美丽认为潘先生没有责怪佩玉,因为潘先生很喜欢佩玉,毕竟有了孩子就不会纳妾了。

如果潘先生家里人逼他纳妾,他会觉得很烦恼。潘先生每次和项美丽说到中国男人妻妾之争时,项美丽总是会愤怒。

每个人都觉得佩玉是潘先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项美丽为佩玉感到不平,看向佩玉时,饱含感情。可惜佩玉不会英文。

日本人打进上海后,潘先生一家到处躲避,还要考虑租哪里的房子生活。一开始他们想租个大房子,项美丽托人帮他们找好房子后,潘先生又改主意,要租一个小点的房子。

项美丽是真的诧异,怎么那么快就改主意了?

不过后续更有意思,潘先生还想租个更小的房子,最好只有两间房。因为现在的房子里,除了自己的家人,还住着弟弟妹妹等家人。他嫌弃人多又烦。

项美丽就不明白了,你明明可以拒绝他们住进来。

潘先生说:“中国人就是这样。”

潘先生解释了一圈,项美丽还是懵懵懂懂,始终只有一个想法:为什么你不把他们赶走?还要迂回地自己租个小房子,暗示我这里住不下你们这些人了?

这可能是中国人的暧昧。不好意思拒绝,大家又都是亲戚,得帮衬。

项美丽经常会遇到这种中国式的模糊性,有时候她能明白,有时候她不明白。

一个老外眼里的中国人,还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挺有意思,我这个现代中国人看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潘先生怎么就拉不下脸拒绝别人呢?

真的挺有趣。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声明:玖弋阁 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玖弋阁,一周一书评,更多新书更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