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在此期间,自然界的阳气生发,为阳气最旺的时节。

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每年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天的由来比较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此外,《汉书·郊祀志注》中也有记载:“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这说明三伏天从久远的历史中逐步发展而来,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伏天公伏和母伏如何判断?

按照民间的说法,三伏天可分为“公伏”和“母伏”,这里的“公伏”和“母伏”并非指性别,而是古人根据阴阳学说对三伏天进行的一种分类方式。

公伏和母伏最常见的一种判断方式,则是根据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来定。如果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单数,那么就被认为是“公伏”;相反,如果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双数,那么就被称为“母伏”。

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源于古人把单数被视为阳,对应公;双数被视为阴,对应母。所以,通过农历日期来进行判断。

第二种判断方法,则是按照入伏当天农历时期所在的月份来确定。受闰月的影响,入伏当天的农历月份,有些年份在五月份,有些年份在六月份。

如果在农历五月份就入伏了,那就是入伏比较早,这是“公伏”。如果是农历六月份才入伏的话,则是属于“母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2024年)三伏天是公伏还是母伏?

今年三伏天开始于7月15日,结束于8月23日,一共是40天。具体如下:

初伏时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时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时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7月15日是入伏第一天,当天农历时间是六月初十。按照单双数来看,初十为双数,可判断今年为“母伏”。而按照月份来看,今年入伏在六月,也判断为“母伏”。因此,今年的三伏天,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属于“母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谚:“公伏爽,母伏凶”

“公伏凶,母伏爽”这句谚语在民间流传比较广泛,先来看“公伏凶”的含义。

这里的“凶”并不是指凶险或灾难,而是用来形容三伏天期间天气的炎热程度。在公伏的年份,由于阳气较盛,天气往往特别热,阳光炽烈,气温高升,人们往往会感受到酷暑难耐,容易出现中暑等问题。

再来看“母伏爽”的含义。这里的“爽”表示凉爽、舒适。在母伏的年份,由于阴气逐渐增长,天气会相对凉爽、宜人。虽然处于夏季,但气温不像公伏时那样酷热难耐,人们会感受到一丝丝的凉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伏天公伏好还是母伏好?

三伏天无论是公伏还是母伏,从气候角度来看,并没有“好”或“不好”之分,天气都比较炎热,毕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

而今年三伏天是母伏,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看,母伏相对较凉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母伏气温适中,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而且,降雨相对会多一些,提供农作物所需的水分,有助于生长,提高产量。

以玉米生长为例,玉米是喜温作物,适度的温度可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同时,降雨充足可以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更有利于营养吸收。

如果三伏天期间出现极端高温、干旱或暴雨等不利天气条件,将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高温会加速玉米的蒸腾作用,导致水分散失过快,使玉米出现干旱现象。导致玉米叶片卷曲、生长迟缓,影响产量和品质。而暴雨则可能导致玉米田积水,根系受损,也容易引起病虫害的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温度、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三伏天期间,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抽雄、散粉等阶段,不利的气候条件可能会对玉米的生殖生长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产量。

三伏天是母伏的话,相对凉爽的天气还有助于减少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热害风险,降低高温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综合上述内容,三伏天期间相对凉爽的天气,一定程度上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但仍然不要放松管理,根据农作物具体的生长状况,合理进行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丰产丰收。

看到最后,问问大家,你希望三伏天是“公伏”还是“母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