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又来看你们了,只要身体允许,我每年都来!”纪念馆“哭墙”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

4月3日,清明节前夕,南京下起了小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明祭仪式”在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死难者遗属、日本和平友好人士、中外学生代表共60余人来到现场祭奠,大家神情庄严肃穆,满怀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祭,诉说87年的思念

遇难同胞名单墙前,一束束白菊诉说着亲人们的思念。细密的雨珠滴落在青灰色石墙上,黄白菊花组成的祭奠花圈庄严而肃穆。哀乐声起,工作人员敬献花篮。面向刻满死难同胞姓名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全体人员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三鞠躬,表达哀思。

 清明祭 | 不能缺席的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清明祭 | 不能缺席的纪念

“八十七年前的那场苦难不仅是南京城的苦难,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苦难。这些伤痛的历史,我们子孙后代绝不会忘记。”阮杰,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的孙子,在现场讲述了爷爷小时候的悲惨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友人松冈环从1988年起就致力于向日本社会传播南京大屠杀真相,今天她一到现场,就与幸存者代表一一握手打招呼,问候老人们的身体状况。

她说:“每到春天,我就会想起幸存者们的身影,想起多年来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的场景。再次见到那么多熟悉的面容,再次能够近距离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都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我们绝对不可以重复侵略战争与南京大屠杀的错误,我们一定要坚持开展活动,将南京大屠杀的悲痛历史与面向和平的祈愿告诉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硝烟远去,国殇难忘。夏淑琴、艾义英、刘民生、陈德寿四名年近百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一遍遍触碰记忆的伤痛,诉说见证,呼吁和平!

96岁的艾义英老人在儿子黄兴华的陪伴下,步履蹒跚,再一次为逝去的亲人送上鲜花和哀思。“多年来,母亲总是讲述起那段悲惨的经历,让我们一定要记住。”黄兴华说。

“尽管回忆一次就难受一次,但还是想来,还是要讲!我希望我们身上遭遇过的苦难,我们的子孙后代再不要经历。”92岁的陈德寿老人眼眶泛着泪花,对记者说道。

曹玉莉、余惠如、李金城、傅强等20余位死难者遗属代表和学生代表依次上前献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播撒紫金草花种,种下和平的花

清明时节的纪念馆和平广场紫金草花园内,象征着和平的紫金草争相盛放,紫色的小花儿汇聚成了一片紫金草花海。全体人员来到紫金草花园内的播种田,播撒紫金草花种,告慰死难者,也播撒下和平的心愿。

 清明祭 | 不能缺席的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清明祭 | 不能缺席的纪念

“和平、和平、和平,一定要和平。”每次到纪念馆,夏淑琴老人面对媒体时都会这样强调,今天也不例外,望着春日里那一抹亮丽的紫色,她说:“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清明祭 | 不能缺席的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清明祭 | 不能缺席的纪念

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的重孙女马雯倩今天也来到现场,她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幸存者二代、三代甚至四代已接过接力棒,肩负起传承历史、传递和平的使命。未来,我们的传承队伍会更加庞大,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和平之声。”

在传承历史记忆的队伍里,年轻身影越来越多。今天,纪念馆邀请东南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的30位中外大学生们参加清明祭仪式,传承历史记忆。来自孟加拉国、伊朗、也门、阿富汗等国的海外留学生与幸存者后代及中国学生面对面交流。虽然跨越国籍,但世界各地的青年一代对这段历史感同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国留学生播撒紫金草花种

金陵科技学院的大三学生赵祥宇说:“名单墙上一排排、一列列遇难同胞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个苦难的家庭。这些名字时刻在警醒着我们不要忘记曾经的伤痛。我们新时代青年,要以史明志、珍爱和平,也要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奋斗。”

“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应该来这里看看!”外国留学生们纷纷说。哈桑是东南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医学博士生,来自阿富汗,在中国已经待了7年。他说:“我现在是纪念馆的一名紫金草国际志愿者,平常课余时间都会来到纪念馆参加各类活动,向大家传播这段历史。这里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并告诉我们所有人和平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 辑:李雪琦

·摄 影:刘晓光、林琨、孙中元

·视 频:杨梦秋

·审 校:李 凌 赵伊汉